第257章 谋反重罪灭九族(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结果,还有人敢串通军法官,公然安插私人,那就必须严惩,不灭其满门不足以儆效尤!
  这跟此人是否真的想要谋反,没有半点关系。关键在于,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动摇红旗营的建军根基,是在公然挑战石元帅的权威,是对石山力图构建的新秩序的最大威胁。
  如此行径,若不施以极刑震慑,岂不是变相鼓励其他人都来触碰这条红线?
  今日他朱重八能徇私安插七个亲信,明日就可能有别人效仿,安插七百、七万个!长此以往,军中法纪荡然无存,山头林立,终有一日,他石山的脑袋也会被下面的人摘了去当球踢!
  念及此处,朱重八反而奇异般地镇定下来——一种彻底的绝望带来的平静。要死卵朝天!
  他本就出身赤贫,一无所有,甚至被迫落发为僧只求糊口。
  投军之后,凭借敢打敢拼和些许机灵,也算出人头地过,坐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镇抚使高位,掌过千余精兵,受过万人敬仰。
  如今,纵然死在石元帅的军法之下,以后的史书上,提到红旗营初建时的这场整肃,也定然会留下他朱重八的名字,好歹不算白活一世。
  要死,也得死得有点气概,不能像梦里那般窝囊,更不能让后世人看不起他朱重八是个怂包软蛋。
  两个衙役看着朱重八的眼神由最初的惊恐茫然,变为慌乱无助,又迅速沉淀为一种近乎死寂的清澈和坦然,正在纳闷间,忽然听到他用平静的语气请求道:
  “两位大哥,行个方便,能否容俺稍微整理一下仪容?这副模样过堂,实在有失体面。”
  若是在旧元朝的江宁府衙,犯人落到衙役手里,若不能使大钱,漫说喊“大哥”,便是喊“亲爷”“祖宗”,也别想有好脸色看,更别提什么整理仪容。
  但红旗营毕竟是蒸蒸日上的新兴势力,军法司更是新成立不久的衙门,内部规矩本就严,且尚未被那些积年的恶俗陋规彻底浸染。
  “快点!别磨蹭!”
  衙役的语气依然生硬,但终究还是侧过身,给了朱重八一点时间。
  朱重八赶紧用粗糙的双手用力搓了一把脸,试图抹去睡痕和颓唐,又用手指尽力梳理了一下散乱纠结的发髻,仔细拍打整理身上那件已经变得皱巴巴,沾着草屑的囚衣,尽量让自己显得整齐一些。
  做完这一切,他才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杆,主动伸出双手,平静地道:
  “有劳两位大哥带路。”
  两名衙役不再多言,熟练地给朱重八戴上沉重的木制手杻(手铐)和铁链械镣(脚镣),左一右“搀扶”着他,走向军法司大堂。链条拖地的哗啦声在幽深的监牢走廊里回荡,格外刺耳。
  军法司典军曾兴为了尽快结案,连日来昼夜不停地分别突审秦双、周德兴、朱文正等相关人犯,身心俱疲,眼中布满血丝,但总算取得了连贯且能相互印证的关键证词。
  他不敢耽搁,决定趁热打铁,立即提审主犯朱重八。
  “啪!”惊堂木重重拍下,声响在大堂内回荡,令人心悸。
  “威——武——”两旁持棍而立的衙役齐声低吼,营造出森严的审判气氛。
  主犯朱重八被带到堂下,械镣声声,他顺从地跪下。
  曾兴依照程序,沉声发问。
  “堂下何人?乡籍何处?归案前担任何职?”
  这“一拍三问”既是规定流程,也是为了打掉案犯可能残存的侥幸和嚣张气焰。
  朱重八已经接受了以身殉法的思想准备,自不会再生出任何抗拒心理。膝盖磕在冰冷的石板上生疼,但他的腰背却下意识地挺得笔直,声音清晰地回答道:
  “罪将朱重八,濠州钟离县太平乡人。归案前系抚军卫第三镇镇抚使。”
  曾兴这几日连续高强度审案,经验飞涨,见朱重八这副看似顺从却暗含倔强的模样,知道其心理防线已在漫长的等待中被煎熬得差不多了,便不再多费唇舌进行心理压制,直奔主题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