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捷报再传真州破(2 / 6)
他不过做到统率千余人的镇抚使,在动辄数万大军交锋的战场上,实在算不得“统率过大军”。
如今,红旗营势头正猛,军队不断扩编,中高层军官的职位向来是“位置等人”,统兵人才极为宝贵,轻易不会将有过带兵经验的大将之才,放入军令司这等幕僚机构。
其实,除了最初的朴道人、王宗道等人,军令司后来的参谋,确实大多从军中选拔,至少需要有队率以上的带兵经验方能入围。
但像他这样当过实权镇抚使,统兵打过硬仗,又转而进入军令司做参谋的,还真是头一个。
这一刻,朱重八终于隐隐触摸到石山将他调入此地的深意——石元帅并非要彻底闲置他,而是真的要换个方式“用”他!
至少,没有将他当作一枚无用的弃子。
想通此节,朱重八心中顿时五味杂陈,既有绝处逢生的庆幸,也有对前途未卜的茫然,更有一丝对石元帅心胸难以猜度的敬畏。
迎着朴道人期许的目光,朱重八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赶紧抱拳行礼,姿态放得很低:
“不敢当军师谬赞!属下戴罪之身,蒙元帅与军师不弃,给予戴罪立功之机,已是再造之恩。属下定当竭尽全力,钻研本职,尽快熟悉新职司,绝不敢辜负元帅大恩与军师厚望!”
“好!”
朴道人近距离跟随石山,执掌军令司日久,早已养成雷厉风行、注重实效的习惯,见朱重八态度恭谨,神情不似作伪,便不再多言,扭头对赵庸吩咐道:
“重八就分到你们作战科。赵参军,你要好生带他,让他尽快熟悉科内事务。”
“卑职明白!”赵庸肃然应命。
他虽然也疑惑元帅为何会将一个刚受了军法严惩的军官塞进军令司这等核心部门,但以他对元帅行事风格的了解,石山做事从来有始有终,既将人放在这里,必定后续还有关注。自是不敢懈怠,郑重表态道:
“请军师放心,属下定会用心帮教,让重八尽快上手,不负元帅与军师所托!”
离开朴道人签押房那略显压抑的环境,赵庸领着朱重八穿过一条回廊,走向作战科的公房。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响和低沉的讨论声。
二人推门而入,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间极为宽敞的大公房,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间中央一个巨大的沙盘,山川河流、城池关隘,塑造得极为精细。
四周墙壁上,则挂满了各种尺寸、各种比例的舆图,有些描绘宏观大势,有些则精细到一县一乡的地形地貌。乍一看,此处不像衙署公房,倒像个大军统帅的作战指挥室。
房内还有四名参谋人员,各司其职。
有一人正以左手飞快地拨弄算盘,眉头紧锁,右手上的炭笔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
有一人则对照着墙上的舆图,手指划过一道道山川河流,低声自言自语,推敲着某个方案的可行性;
还有两人正在沙盘旁,一边移动代表军队的小旗,一边激烈却不失条理地争论着什么。
见到赵庸带着一个陌生面孔进来,四人暂时停下手中的活计,向二人点头致意。
他们的目光在朱重八身上短暂停留,带着几分审视和好奇,但很快就又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和紧迫的气息。
赵庸想到朱重八的出身经历,又想到作战科的职司,问道:
“重八,你可通晓珠算?”
朱重八自幼家贫,很小就给人放牛割草,食不果腹,自是没机会识字算术。
后来出家为僧,也是四处云游乞食,虽凭着天资聪颖和毅力,认得了一些字,投军后有先生教导,识字更多,但珠算这等需要专门学习,且颇费时日的技能,他却从未有机会接触。
朱重八脸上微露赧色,但回答得却十分干脆: ↑返回顶部↑
如今,红旗营势头正猛,军队不断扩编,中高层军官的职位向来是“位置等人”,统兵人才极为宝贵,轻易不会将有过带兵经验的大将之才,放入军令司这等幕僚机构。
其实,除了最初的朴道人、王宗道等人,军令司后来的参谋,确实大多从军中选拔,至少需要有队率以上的带兵经验方能入围。
但像他这样当过实权镇抚使,统兵打过硬仗,又转而进入军令司做参谋的,还真是头一个。
这一刻,朱重八终于隐隐触摸到石山将他调入此地的深意——石元帅并非要彻底闲置他,而是真的要换个方式“用”他!
至少,没有将他当作一枚无用的弃子。
想通此节,朱重八心中顿时五味杂陈,既有绝处逢生的庆幸,也有对前途未卜的茫然,更有一丝对石元帅心胸难以猜度的敬畏。
迎着朴道人期许的目光,朱重八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赶紧抱拳行礼,姿态放得很低:
“不敢当军师谬赞!属下戴罪之身,蒙元帅与军师不弃,给予戴罪立功之机,已是再造之恩。属下定当竭尽全力,钻研本职,尽快熟悉新职司,绝不敢辜负元帅大恩与军师厚望!”
“好!”
朴道人近距离跟随石山,执掌军令司日久,早已养成雷厉风行、注重实效的习惯,见朱重八态度恭谨,神情不似作伪,便不再多言,扭头对赵庸吩咐道:
“重八就分到你们作战科。赵参军,你要好生带他,让他尽快熟悉科内事务。”
“卑职明白!”赵庸肃然应命。
他虽然也疑惑元帅为何会将一个刚受了军法严惩的军官塞进军令司这等核心部门,但以他对元帅行事风格的了解,石山做事从来有始有终,既将人放在这里,必定后续还有关注。自是不敢懈怠,郑重表态道:
“请军师放心,属下定会用心帮教,让重八尽快上手,不负元帅与军师所托!”
离开朴道人签押房那略显压抑的环境,赵庸领着朱重八穿过一条回廊,走向作战科的公房。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响和低沉的讨论声。
二人推门而入,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间极为宽敞的大公房,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间中央一个巨大的沙盘,山川河流、城池关隘,塑造得极为精细。
四周墙壁上,则挂满了各种尺寸、各种比例的舆图,有些描绘宏观大势,有些则精细到一县一乡的地形地貌。乍一看,此处不像衙署公房,倒像个大军统帅的作战指挥室。
房内还有四名参谋人员,各司其职。
有一人正以左手飞快地拨弄算盘,眉头紧锁,右手上的炭笔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
有一人则对照着墙上的舆图,手指划过一道道山川河流,低声自言自语,推敲着某个方案的可行性;
还有两人正在沙盘旁,一边移动代表军队的小旗,一边激烈却不失条理地争论着什么。
见到赵庸带着一个陌生面孔进来,四人暂时停下手中的活计,向二人点头致意。
他们的目光在朱重八身上短暂停留,带着几分审视和好奇,但很快就又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和紧迫的气息。
赵庸想到朱重八的出身经历,又想到作战科的职司,问道:
“重八,你可通晓珠算?”
朱重八自幼家贫,很小就给人放牛割草,食不果腹,自是没机会识字算术。
后来出家为僧,也是四处云游乞食,虽凭着天资聪颖和毅力,认得了一些字,投军后有先生教导,识字更多,但珠算这等需要专门学习,且颇费时日的技能,他却从未有机会接触。
朱重八脸上微露赧色,但回答得却十分干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