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星辰mini迎来首黑!(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22章 星辰mini迎来首黑!
  次月。
  随着车机部门的招募与扩张,最后一块技术拼图也总算完整。
  星辰汽车庞大的研发部门,已经初见端倪。
  总研发团队规模正式宣告突破一千人,其中包括整车研发部门400人+,电池研发团队500人+,再加上新成立的智能化车机部门,整个研发团队规模已经朝着1300人的大关逼近。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近两年融资组建的新势力车企600-800人规模团队。
  当然了,主要也是合并了威能电池研发团队,导致星辰科技研发团队规模看起来比一般新势力要大得多,但对比传统车企动辄五千人以上,甚至上万人的分布式研发中心,还是刚刚入门的级别。
  高新区。
  原有的国金大厦已正式更名为星辰科技大厦,总计二十层的空间全部整租,平均1000㎡/层,包含了公司各个部门工位、会议室、休闲区。
  落座于工厂附近的整车研发中心,包含有“试制车间+实验室+测试场地”,电池研发中心实验室包含“材料研发、pack设计、bms测试”。
  智能化车机部门经过一轮扩招,总人数达到22人。
  同一时间,此前还在联系的族公司也终于给出答复,在优厚的条件下,派出其智能设备研发团队的负责人来到星辰科技大厦,与许易交涉联合开发车机系统的合作问题。
  当前手机行业的研发业务优先级,还是以手机为核心。
  但手机业务的增长,基本到了一个瓶颈期。
  为了寻求业务突破,周边智能设备与多设备联动的开发项目,就成了第二增长曲线的优选。
  其实。
  联合开发车机系统的项目,在当下的业界也不算新鲜。
  譬如在年初,吉利这边就率先启动了“智能生态战略”,邀请族团队合作开发过gkui智能生态系统。
  而星辰汽车这边,只能算是紧跟其后。
  对于这种业务,族自然是乐得见到。
  因为开发车机系统对于手机公司来说,合作成本低,短期收益却很高,算得上高性价比项目。
  ……
  “许总,按照贵方提出的要求,我方负责协助开发定制化linux内核,优化+驱动车机ui界面、适配车机硬件,但不植入任何flyme生态组件、不保留品牌标识……
  而贵方支付一次性定制费用,接收技术包后,享有二次开发权、自主添加生态功能或优化交互。
  签订《技术支持协议》一年内享有后续维护权,覆盖车机内核基础bug修复,但不包括二次开发内容……”
  这名中年研发经理,确认着双方的合作细节。
  说实话。
  当了解完这次的合作内容后,他显得有些诧异。
  因为这家汽车公司,邀请他们过来,居然不要生态开发?也不要品牌植入?
  只是单纯的定制一版linux车机内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