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这是威尼斯还是农村大集(求追读)(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祝贺你,方。”
  “很棒的片子,祝贺年轻的导演。”
  “方冬升导演,请你谈谈获奖的感受吧。”
  颁奖刚结束,方冬升和李晓冉还没走出剧院,就不断有人围上来打招呼。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堆起笑脸释放善意。
  事实上,各个获奖的剧组都有被包围,大多数都是凑上来挖料的记者。
  围著方冬升的大部分就都是东方面孔。
  此次威尼斯之行,港岛这边有个张曼鈺出演的《华夏匣》,港岛派了部分记者跟踪报导。
  结果只拿了个最佳音响奖(也翻作最佳配乐奖),聊胜於无。
  湾省虽说没有影片入围,但也有记者过来,主要是向国际靠拢,报导电影节整体情况……再加上吐槽內地。
  至於內地记者,出发之前雄心壮志,都已经提前写好通稿,就等著拿奖第一时间传回喜讯。
  结果《有话好说》坠机,老谋子招呼也不打一声,已经提前回国。
  此时两岸三地的记者全都围在方冬升和李晓冉面前爭著採访。
  方冬升象徵性的回答了几个问题。
  出门时碰到了王影一行人,他就是《华夏匣》的导演,美籍华人。
  “恭喜你方导,短片很棒,引人发省。”
  都是华人,王影上前和方冬升握手。
  “谢谢王导,你的电影我也很喜欢。”
  目光却是落在了王影身后的张曼鈺身上,她微笑著点了点头:
  “祝贺你方导。”
  同胞在异国他乡的电影节大放异彩,她看著格外亲切。
  几人相互寒暄,相互留下名片后便各自回酒店。
  ……
  几乎每个电影节都是独立电影的展销会。
  为没有发行渠道的片商或导演,以及有发行渠道的大发行商或中间商提供了谈生意的平台。
  电影节现场开放给普通观眾观影,主要是为了扩展影响力、以及了解普通观眾的反响。
  同时,也是买卖双方相互认识的最好机会。
  只要双方看对眼,就可以愉快的进行py交易。
  比如坎城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於坎城电影宫的地下一楼。
  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隨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