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和新总督的畅谈(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严祖和个人的地产公司,就算上市,也就是一家中小型地产商,资产五千万上下;集资规模,预计在一两千万的样子,比起前世李家成的长实还不如(当时长实集资3200万)。
  更不要说,严祖和没有雄厚的个人资产来做‘靠山’,再加上保守发展模式,未来最多也就是发展一家中小上市企业。
  当然,关键是生产下来才是关键。
  陈光良便建议道:“你记住,巅峰过后必然是回落,大家都纷纷上市时,股市也会被炒得火热,这就是地产和股市的巅峰。但地产又是有周期的,所以负债决不能高。”
  严祖和一震,马上说道:“我明白了”
  他听到‘周期性’,便已经明白,姐夫是认为——未来香港地产和股市,还是会有大跌的可能性。所以哪怕他上市筹集到资金,也决定保持一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
  转眼半个月。
  陈光良这天来到港府,麦理浩的助理已经在门口等候,稍后他便来到麦理浩的办公室。
  “麦理浩勋爵”
  “陈爵士”
  两人招呼后,便坐在沙发喝咖啡,一起畅聊。
  麦理浩来港已经二十天时间,对香港的工作自然也有一些眉目,但越是如此,他越发现陈光良家族对香港影响的方方面面。
  旗下的四大集团,对香港更是骇人听闻的影响力。
  仅一个长江工业集团,就拥有五万名以上的注册工人,占香港制造业注册雇员的10%,这背后就是五万多个家庭。
  还有环球集团,数千名海员、码头工人等等;平安金融集团、长实集团,也是影响香港经济的大企业。
  在香港前五大的企业中,环球集团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虽然没有公开盈利,但大家还是毫不犹豫的将其排在第一,有人预测的是上亿美元,至少是汇丰的两倍盈利;排名第二的,依旧是陈氏旗下的长江工业集团,其赚钱也比汇丰高。
  第三才是汇丰银行,第四是长江实业集团,这两家都是上市企业,财务情况比较明白。
  第五是怡和、第六是平安金融集团、第七是置地
  更重要的是,麦理浩知道,陈氏家族绝不是一个本地家族,陈光良不止一房妻子,但本港却只有露面一房。他在英国时就打听到,陈光良有个白人贵族后裔做情人——奥黛丽赫本,其影响力也是非同许可。
  “陈爵士,这段时间我有认真调研过,但今天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发生在四年前的事情,如今我们该如何改善?”
  四年前的事情,确实有些伤英国人的自信心,当时他们一度准备放弃香港。
  陈光良说道:“民生方面的事情,我相信以麦理浩勋爵的能力,以及你不是殖民地出身的身份,一定是能给香港带来更好的改变。”
  麦理浩见状,倒是内心挺高兴,得到此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甚至将陈光良家族放在和英资大班们整体的同等重要地位。
  没办法,通过这段时间他才发现,在香港市民眼中——陈光良就是‘华人的总督’,影响力绝不是其他商人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在华商和名人的眼里,陈光良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所以,麦理浩转而说道:“那在香港经济上,你觉得要有什么样的改变,据我了解,你对新兴科技产业是非常的支持和扶持,频频捐款给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的理工系,并亲自为他们邀请海外的学者和教授。”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从六十年代开始,韩国、台岛的崛起,他们在纺织成衣等传统工业的后来居上(人口基数大),让我对香港经济有了一些看法。五六十代的香港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便宜的土地资源,但当这些都已经不存在时,或者是韩国、台岛、新加坡拥有更大的优势时,那我们香港就得寻求改变。金融城市?外贸进出口城市?旅游城市?这些当然是政府会考虑的事情。对于我这样的企业家来说,更希望发展香港的新兴科技事业,例如我旗下的美的娱乐游戏公司,发明了街机,开辟了电子游戏娱乐时代的来临,我们仅用一年时间,就销售了2500台街机,而一台街机我们卖1000~1200美金。还有我们在游艇制造、电器电子、机械制造等上,都取得一定的成绩。”
  麦理浩听的很认真,稍后更是佩服的说道:“我听得出来,这里面是你远见性的眼光,而且也充满着香港人的奋斗。我也知道,荣昌游艇跻身世界一流的游艇制造商,每年出口游艇三千多艘.所以,在对香港理工学院升级香港理工大学上,我们港府会鼎力支持。”
  如果没有荣昌游艇、美的集团等的成功,他恐怕也会怀疑——一个殖民地地区,工业体系不完善,能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嘛?
  但如今,他却没有这样的怀疑,支持总归是对香港的一件好事。
  稍后,麦理浩主动询问关键‘新市镇’的看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