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亲征代北(5 / 5)
尚书执行,又划设卫府將军统领府兵。
在这种权力架构之下,很难出现集军政大权於一身的真正权臣。
不论是崔宏还是韦华,这些士族精英在大周朝廷只能是打工人的角色,远远达不到与皇权共治的地步。
今日,梁广决定亲征代北,京都长安皇权留空,为崔宏这些士族精英高官突破权力桔提供了契机。
所谓奏请太子监国,实则是为自己揽权做铺垫,
大殿上一片安静,崔宏等人拜倒在地,久久听不到来自御座之上的声音,內心愈发紧张惶恐起来。
崔余光警了眼崔宏,暗自嘆气摇了摇头,他这位族弟还是太心急了些。
就在崔宏后背浸透汗水,已经在心里做好了触怒天子的准备时,突然听到梁广说话:“诸卿平身,朕外出征討期间,自当由太子监国听政!”
崔宏如蒙大赦,內心长舒了口气,和眾臣拜倒:“陛下圣明!”
“只是太子年幼,尚不能亲总万机,就由中书草詔,詔请皇后代为辅佐,掌理国机,权处分军国事!”
崔宏等人刚刚起身,梁广话锋一转,拋出了太子监国、皇后批敕的最高决策流程。
“另外,朕还有几道詔敕,今日就先行口头颁布,起居郎记述后交中书草擬,正式颁行!”
梁广笑呵呵地,慢悠悠地开口道:“以中书侍郎崔为中书令,加諫议大夫梁业为侍中,以尚书左丞韦洵为尚书左僕射,以尚书右丞王买德为尚书右僕射,加御史大夫寇遗为散骑常侍,太尉苟池领散骑常侍!
凡此三省三品以上官阶者,皆有资格入中书门下政事堂议政!
往后凡涉及州郡正任官任免、五品以上官员任免、祭祀、征伐......凡此庶政,皆由政事堂决议,过半数参政要臣同意方可执行,同时报朕加敕!
当然,朕离京期间,就由太子代行,太子年幼,就由皇后监製!”
一番事前毫无预料的詔令拋出,还是涉及到大周朝堂最高人事任免的一系列变动,登时令群臣有些措手不及。
唯有崔、韦洵、王买德三人还算镇定自若,他们事前也没有得到天子的明確告知,只是在平时奏对时,觉察到天子对三省相权的改革。
这一次的重大变动,完全是梁广这位大周皇帝乾纲独断。
崔宏、韦华等人满面惊讶,迅速低头急思起来,权衡著这一次三省政事堂的改制决议,对自身权力和前途的影响。
总的说来,空缺已久的中书令、侍中一职有了归属,表明天子愿意下放权力,散骑常侍作为优待功臣的高级加官,再度落在寇遗、苟池二人头上,並且有资格进入政事堂议政。
这些跡象表明,大周天子梁广並不排斥与大臣分享权力。
对於臣僚而言,这是一桩好事。
只是如此一来,总百的丞相大权再度受到分割,大周朝堂基本形成六大宰臣並立的局面。
从独相到群相,臣僚最高权力一再分割,还是难以和皇权抗衡。
崔宏內心五味杂陈,既兴奋於天子愿意放权,又遗憾於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局面还是难以形成。
清河崔氏,短时间內不可能达到曾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的权柄高度。
“朕出討代北期间,还望眾卿用心辅佐太子,不使国政庶务荒弛,如有怠惰者,一律严惩不贷!”
梁广话罢,起身走下侧面陛阶,径直往殿后离去。
右內侍刘苓高唱一声“散朝”,便紧隨梁广而去... ↑返回顶部↑
在这种权力架构之下,很难出现集军政大权於一身的真正权臣。
不论是崔宏还是韦华,这些士族精英在大周朝廷只能是打工人的角色,远远达不到与皇权共治的地步。
今日,梁广决定亲征代北,京都长安皇权留空,为崔宏这些士族精英高官突破权力桔提供了契机。
所谓奏请太子监国,实则是为自己揽权做铺垫,
大殿上一片安静,崔宏等人拜倒在地,久久听不到来自御座之上的声音,內心愈发紧张惶恐起来。
崔余光警了眼崔宏,暗自嘆气摇了摇头,他这位族弟还是太心急了些。
就在崔宏后背浸透汗水,已经在心里做好了触怒天子的准备时,突然听到梁广说话:“诸卿平身,朕外出征討期间,自当由太子监国听政!”
崔宏如蒙大赦,內心长舒了口气,和眾臣拜倒:“陛下圣明!”
“只是太子年幼,尚不能亲总万机,就由中书草詔,詔请皇后代为辅佐,掌理国机,权处分军国事!”
崔宏等人刚刚起身,梁广话锋一转,拋出了太子监国、皇后批敕的最高决策流程。
“另外,朕还有几道詔敕,今日就先行口头颁布,起居郎记述后交中书草擬,正式颁行!”
梁广笑呵呵地,慢悠悠地开口道:“以中书侍郎崔为中书令,加諫议大夫梁业为侍中,以尚书左丞韦洵为尚书左僕射,以尚书右丞王买德为尚书右僕射,加御史大夫寇遗为散骑常侍,太尉苟池领散骑常侍!
凡此三省三品以上官阶者,皆有资格入中书门下政事堂议政!
往后凡涉及州郡正任官任免、五品以上官员任免、祭祀、征伐......凡此庶政,皆由政事堂决议,过半数参政要臣同意方可执行,同时报朕加敕!
当然,朕离京期间,就由太子代行,太子年幼,就由皇后监製!”
一番事前毫无预料的詔令拋出,还是涉及到大周朝堂最高人事任免的一系列变动,登时令群臣有些措手不及。
唯有崔、韦洵、王买德三人还算镇定自若,他们事前也没有得到天子的明確告知,只是在平时奏对时,觉察到天子对三省相权的改革。
这一次的重大变动,完全是梁广这位大周皇帝乾纲独断。
崔宏、韦华等人满面惊讶,迅速低头急思起来,权衡著这一次三省政事堂的改制决议,对自身权力和前途的影响。
总的说来,空缺已久的中书令、侍中一职有了归属,表明天子愿意下放权力,散骑常侍作为优待功臣的高级加官,再度落在寇遗、苟池二人头上,並且有资格进入政事堂议政。
这些跡象表明,大周天子梁广並不排斥与大臣分享权力。
对於臣僚而言,这是一桩好事。
只是如此一来,总百的丞相大权再度受到分割,大周朝堂基本形成六大宰臣並立的局面。
从独相到群相,臣僚最高权力一再分割,还是难以和皇权抗衡。
崔宏內心五味杂陈,既兴奋於天子愿意放权,又遗憾於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局面还是难以形成。
清河崔氏,短时间內不可能达到曾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的权柄高度。
“朕出討代北期间,还望眾卿用心辅佐太子,不使国政庶务荒弛,如有怠惰者,一律严惩不贷!”
梁广话罢,起身走下侧面陛阶,径直往殿后离去。
右內侍刘苓高唱一声“散朝”,便紧隨梁广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