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我比太宗(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哈哈,好啊,那就借仇公吉言,朕也盼著能有那么一天。”
  “陛下若无其他吩咐,老奴便先行告退了。”仇士良再次躬身。
  “去吧。”李炎頷首。
  仇士良缓缓转身,紫袍下的身躯挺得笔直,步伐沉稳,一步步向殿外走去。
  李炎的目光静静地盯著仇士良消失的方向,眼神中深邃难明。
  片刻后,李炎仿佛才从某种思绪中抽离,目光扫过殿中侍立的內侍,问道:
  “对了,朕前日在少府监命人打造的那口铁锅,收在何处了?
  朕看那个负责保管的那个小黄门,似乎不见了?”
  新任殿头侍奉官马元实立刻趋前一步,躬身回稟:
  “回稟陛下,那口精铁锅乃是陛下特意命少府监名匠打造之物,臣知晓其紧要。
  前日殿內人手更替时,臣已亲自过问,臣已命可靠之人將其妥为收存於尚食局旁的小库房內,並严加看管,绝无闪失。”
  “嗯,做得不错。”李炎讚许地点点头道:
  “明日朕要试其效用,吩咐尚食局准备好,时辰不早,摆驾麟德殿,淑仪处。”
  “诺摆驾麟德殿——”马元实尖细的嗓音在殿中响起。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淮南重镇,监军使杨钦义的府邸內,却是灯火通明,丝竹悦耳。
  一场精致而私密的晚宴正在进行。偌大的厅堂內,仅设两席,主位上是身著常服却气度不凡的淮南监军杨钦义,客席上坐著的,正是奉詔即將启程回京拜相的李德裕。
  杨钦义亲自执壶为李德裕斟满一杯琥珀色的淮南佳酿,脸上堆满了热情洋溢的笑容,话语间更是极尽恭维的说道:
  “文饶兄,此番奉詔回京,入主中书,重登相位,真乃眾望所归,可喜可贺啊。”杨钦义举起酒杯继续说道
  “圣人英明,慧眼识珠,以文饶兄经纬天地之才,经世济民之志,此番回朝,必能辅佐圣人,革除积弊,廓清朝纲。
  重振我大唐贞观、开元之盛世雄风,指日可待。
  来,小弟敬文饶兄一杯,预祝文饶兄宏图大展,青史垂名。”
  李德裕端坐席上,面容沉静,並未因这番溢美之词而失態,他举杯还礼,语气谦和的矜持说道:
  “杨监军过誉了,李某才疏学浅,蒙陛下不弃,召回京中,不过尽人臣本分,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盛世之基,在於陛下励精图治,群臣同心戮力,德裕岂敢贪天之功?至於贞观开元,往事已矣,今时不同往日,唯愿能稍解陛下之忧,稍紓国事之艰,於愿足矣。”
  席间,杨钦义妙语连珠,不断提及李德裕昔年在浙西、西川、淮南的治绩,赞其如何力挽狂澜,如何治军理民,如何令藩镇慑服,言语间將其捧得极高。
  李德裕则始终保持著温和的態度,或谦辞推让,或只以职责所在、赖將士用命等回应,既不居功,也不过分热络。
  宴席终了,杨钦义亲自將李德裕送至府门,门外,赫然停著几辆覆盖著厚厚油布的大车。
  杨钦义指著马车,脸上笑容更盛,带著一丝不容推拒的亲热说道:
  “文饶兄此番回京,重整乾坤,百废待兴,用度必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