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土为安(10 / 10)
  “不能就这么一枪便宜了这个混蛋!应该将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一时间,台下群情激愤,怒潮滚滚,要求将徐连春千刀万剐的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这种情况实在出人意料。我爷爷一时委决不下,只得回过头去用目光征询于群和崔全的意见。他们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弄得面面相觑,有点不知所措了。对死刑犯实行这种酷刑,是极其野蛮,也是极不人道的。作为一个新兴的人民政府,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允许的。
然而这时候台下成千上万的群众却是不依不绕的。几十位中共地下党员的生命就断送在这个卵软蛋手里,怎么能一枪便宜了他?他这是叫报应!没什么好客气的!人们就这么呼喊着,吼叫着,整个会场的气氛几乎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我爷爷想起屈死在黎明到来前的大爷爷,想起为搭救大爷爷四处借钱遭受的冷眼委屈,想起最后去给大爷爷编者按 文字扎实,语言朴实,人物个性分明,形象生动。内容可读性强。
生活繁入,人生简出。对于缅怀来说,心是最好的墓地。 收尸还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麻烦他这时突然冲动起来,几步冲到于群面前,叫道:“于书记,答应群众的要求吧,出了问题我一人承担!”
未等于群作出任何表示,我爷爷已经转身回到了宣判席,只见他大手一挥,那个尺惊世骇俗的判决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得到了执行。当我爷爷宣布那个决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一个意义非凡的使命,,他这是在替天行道。在台下成千上万的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我爷爷的心中便顿时激发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壮志豪情。以至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只要一想起这段大快人心的激动时刻,他的脸上便会不由自主地荡漾出一种淋漓尽致的欢畅和荣耀。这种辉煌对于他来说是的确意义非凡的,因为从此以后,命运就不太愿意再对他开笑脸了。尽管他始终都一如既往地——甚至比以前更勤奋更卖力气地做人,做生活,做人家。但是他却走岔了道,弄错了方向,跟命运较上了劲,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在一九四九年的春风沐浴下,我爷爷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地走向他的生命乐园的同时,再次走进了茅家村。这时候他已经不再是地无一垅的穷苦力了,不,最重要的是,这时候那个瘫子茅十发已经寿终正寝,周茅氏已经无挂无碍无牵绊了。他可以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去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了。这一天,他专门去剃了个头,刮了胡子,把自己打理得焕然一新,然后提上两只礼盒,像煞有介事地向茅家村走去。他对这次的茅家村之行是充满信心的。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外学生意(工厂学徒),家里很清静,这时候把周茅氏娶回来,简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就这样打着一路的如意算盘来到了周茅氏家。原以为这是瓜熟蒂落不需要再费周折的事情,谁知一进门就有走错人家的感觉。也就是说,出来迎接他的人根本不是周茅氏。他仿佛突然闯进了一团雾中,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周茅氏人呢?对方彬彬有礼地告诉他,茅十发归天后,周茅氏在心在意象模象样地为他办了后事,直到断完“七”她才把茅姓本家的人全部叫到一起,当众宣布了她的决定:从明天起,她就要皈依佛门了,茅十发留下的所有家产,由茅家族长秉公分发给大家
这消息对我爷爷来说,简直如五雷轰顶。他懵住了。事情怎么会是这样的?这个周茅氏!这个经常让他牵肠挂肚的周茅氏啊!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现在一切都好转了。这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结局。她怎么可以就这样一个人自说自话地走进佛门呢?最起码也应该先跟他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呀。不行。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就这么算完了。得去找她当面问问清楚。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放着阳关道不走,要走这根独木桥?只要她能回心转意,他一定用八抬大轿堂堂正正轰轰烈烈地把她娶回来。
说风就是雨的我爷爷,离开茅家村后,就直接找到周茅氏所在的静修庵。但是周茅氏连面都没见,就把我爷爷打发回来了。
这最终的结果是我爷爷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的。他弄不懂这是为什么。他对此非常恼火。他觉得周茅氏这种做法简直岂有此理。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我姑夫受人之托,跟我姑姑一起回来,给他说了这样一门亲事。那女的三十出头,人模样好,心地也好,就是有一样不好:命苦。十几年前由家里作主,应下一门亲,收了人家的聘礼,连黄道吉日都选定好了,就等一顶花轿来抬人了。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却祸从天降,那个即将要当新郎倌的小伙子,突然被抓壮丁抓走了。这一走就没有回头。直到解放才终于打听到下落:这个人已经去了黄泉路。事情就是这样,姑夫介绍完这一切之后说,你要是觉得合适,我马上就去给人家回话。
我爷爷当时听了将信将疑。他说你不是在说笑话吧?像她这样的,怎么会看得上我这个半胡子老头?
我姑夫笑了。我姑夫说,说出来怕爹爹你又不会相信,这事,还是人家那头先提的呢。
我爷爷说,你越发说笑话了,我跟那个人,八杆子打不到边的,她们又怎么会晓得我,还主动提出这种事来?真正是瞎三话四。
我姑姑在一旁听着发急,说爹爹你忘了那回在石家圹芦荡滩的万人大会啦?你晓不晓得,那天你是要多威风就有多威风,尤其是对徐连春的最后判决,四邻八乡的群众只要一提起你的名字,没有一个不翘大拇指的。人们直到现在还在把你当英雄豪杰一样谈论和夸赞呢。你以为你女婿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寻你的开心是不是?
听姑姑这么一说,我爷爷脸上便飘荡出一股抑止不住的骄荣豪情,但是他却故意做出一份矜持来回答姑姑的问题:这跟人家搭什么界?
我姑姑被问噎住了,姑夫赶紧解围,他说是这么回事,那天他刚好在她一个亲眷家做木匠生话,中间说空话(闲聊)的时候,不晓得怎么的,就突然把话头转到了那次万人大会。说直当时的情景,简直就像说戏文一样,一个个都是激情洋溢眉飞色舞的,说那才真叫老百姓解气解恨,说你真叫了不起,听人家夸自己的岳父大人,姑夫心里自然乐滋滋美滋滋的很受用。后来说着说着就忍不住说豁了边,把自己的底给露了出来。这一露不要紧,可把那一家人忙坏了,赶紧过来夺下他手里的家生(木工用具),让他先坐下歇歇,又是递烟又是沏茶的,把他当了座上宾。就这么一来二去的,最后便提到了说亲这个话题。她们给了话,让你先见见人,你见了要是觉得满意,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你不中意,那说明她高攀不上。情况就是这样,现在就等你一句话了。
姑夫刚说完话,姑姑一旁紧跟着趁热打铁敲边鼓。她先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爹爹,做出一副娇态可掬状,接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你就先去见见人再说嘛我的好阿爹!
在女儿女婿的游说下,我爷爷终于期期艾艾地点了头,开始向他的新生活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没过多久,我的奶奶便被接了回来。
我的这位奶奶,确实如我姑夫所说,是人模样好,心地也好,就是命不好。她一九四九年到我家,一九六四年死于当时非常流行的浮肿病,前后只活了短短的五十来年。
她刚来的时候,我爷爷对她就像对一个使唤丫环,并且还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她对此深感不解和难过,她不明白我爷爷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把她娶回来。她觉得非常委屈,却又有苦无处诉,只能一个人独自暗暗垂泪,不知道未来的日子究竟该怎么面对。 ↑返回顶部↑
			
			
			
			
			
		一时间,台下群情激愤,怒潮滚滚,要求将徐连春千刀万剐的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这种情况实在出人意料。我爷爷一时委决不下,只得回过头去用目光征询于群和崔全的意见。他们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弄得面面相觑,有点不知所措了。对死刑犯实行这种酷刑,是极其野蛮,也是极不人道的。作为一个新兴的人民政府,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允许的。
然而这时候台下成千上万的群众却是不依不绕的。几十位中共地下党员的生命就断送在这个卵软蛋手里,怎么能一枪便宜了他?他这是叫报应!没什么好客气的!人们就这么呼喊着,吼叫着,整个会场的气氛几乎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我爷爷想起屈死在黎明到来前的大爷爷,想起为搭救大爷爷四处借钱遭受的冷眼委屈,想起最后去给大爷爷编者按 文字扎实,语言朴实,人物个性分明,形象生动。内容可读性强。
生活繁入,人生简出。对于缅怀来说,心是最好的墓地。 收尸还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麻烦他这时突然冲动起来,几步冲到于群面前,叫道:“于书记,答应群众的要求吧,出了问题我一人承担!”
未等于群作出任何表示,我爷爷已经转身回到了宣判席,只见他大手一挥,那个尺惊世骇俗的判决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得到了执行。当我爷爷宣布那个决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一个意义非凡的使命,,他这是在替天行道。在台下成千上万的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我爷爷的心中便顿时激发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壮志豪情。以至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只要一想起这段大快人心的激动时刻,他的脸上便会不由自主地荡漾出一种淋漓尽致的欢畅和荣耀。这种辉煌对于他来说是的确意义非凡的,因为从此以后,命运就不太愿意再对他开笑脸了。尽管他始终都一如既往地——甚至比以前更勤奋更卖力气地做人,做生活,做人家。但是他却走岔了道,弄错了方向,跟命运较上了劲,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在一九四九年的春风沐浴下,我爷爷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地走向他的生命乐园的同时,再次走进了茅家村。这时候他已经不再是地无一垅的穷苦力了,不,最重要的是,这时候那个瘫子茅十发已经寿终正寝,周茅氏已经无挂无碍无牵绊了。他可以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去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了。这一天,他专门去剃了个头,刮了胡子,把自己打理得焕然一新,然后提上两只礼盒,像煞有介事地向茅家村走去。他对这次的茅家村之行是充满信心的。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外学生意(工厂学徒),家里很清静,这时候把周茅氏娶回来,简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就这样打着一路的如意算盘来到了周茅氏家。原以为这是瓜熟蒂落不需要再费周折的事情,谁知一进门就有走错人家的感觉。也就是说,出来迎接他的人根本不是周茅氏。他仿佛突然闯进了一团雾中,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回事?周茅氏人呢?对方彬彬有礼地告诉他,茅十发归天后,周茅氏在心在意象模象样地为他办了后事,直到断完“七”她才把茅姓本家的人全部叫到一起,当众宣布了她的决定:从明天起,她就要皈依佛门了,茅十发留下的所有家产,由茅家族长秉公分发给大家
这消息对我爷爷来说,简直如五雷轰顶。他懵住了。事情怎么会是这样的?这个周茅氏!这个经常让他牵肠挂肚的周茅氏啊!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现在一切都好转了。这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结局。她怎么可以就这样一个人自说自话地走进佛门呢?最起码也应该先跟他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呀。不行。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就这么算完了。得去找她当面问问清楚。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放着阳关道不走,要走这根独木桥?只要她能回心转意,他一定用八抬大轿堂堂正正轰轰烈烈地把她娶回来。
说风就是雨的我爷爷,离开茅家村后,就直接找到周茅氏所在的静修庵。但是周茅氏连面都没见,就把我爷爷打发回来了。
这最终的结果是我爷爷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的。他弄不懂这是为什么。他对此非常恼火。他觉得周茅氏这种做法简直岂有此理。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我姑夫受人之托,跟我姑姑一起回来,给他说了这样一门亲事。那女的三十出头,人模样好,心地也好,就是有一样不好:命苦。十几年前由家里作主,应下一门亲,收了人家的聘礼,连黄道吉日都选定好了,就等一顶花轿来抬人了。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却祸从天降,那个即将要当新郎倌的小伙子,突然被抓壮丁抓走了。这一走就没有回头。直到解放才终于打听到下落:这个人已经去了黄泉路。事情就是这样,姑夫介绍完这一切之后说,你要是觉得合适,我马上就去给人家回话。
我爷爷当时听了将信将疑。他说你不是在说笑话吧?像她这样的,怎么会看得上我这个半胡子老头?
我姑夫笑了。我姑夫说,说出来怕爹爹你又不会相信,这事,还是人家那头先提的呢。
我爷爷说,你越发说笑话了,我跟那个人,八杆子打不到边的,她们又怎么会晓得我,还主动提出这种事来?真正是瞎三话四。
我姑姑在一旁听着发急,说爹爹你忘了那回在石家圹芦荡滩的万人大会啦?你晓不晓得,那天你是要多威风就有多威风,尤其是对徐连春的最后判决,四邻八乡的群众只要一提起你的名字,没有一个不翘大拇指的。人们直到现在还在把你当英雄豪杰一样谈论和夸赞呢。你以为你女婿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寻你的开心是不是?
听姑姑这么一说,我爷爷脸上便飘荡出一股抑止不住的骄荣豪情,但是他却故意做出一份矜持来回答姑姑的问题:这跟人家搭什么界?
我姑姑被问噎住了,姑夫赶紧解围,他说是这么回事,那天他刚好在她一个亲眷家做木匠生话,中间说空话(闲聊)的时候,不晓得怎么的,就突然把话头转到了那次万人大会。说直当时的情景,简直就像说戏文一样,一个个都是激情洋溢眉飞色舞的,说那才真叫老百姓解气解恨,说你真叫了不起,听人家夸自己的岳父大人,姑夫心里自然乐滋滋美滋滋的很受用。后来说着说着就忍不住说豁了边,把自己的底给露了出来。这一露不要紧,可把那一家人忙坏了,赶紧过来夺下他手里的家生(木工用具),让他先坐下歇歇,又是递烟又是沏茶的,把他当了座上宾。就这么一来二去的,最后便提到了说亲这个话题。她们给了话,让你先见见人,你见了要是觉得满意,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你不中意,那说明她高攀不上。情况就是这样,现在就等你一句话了。
姑夫刚说完话,姑姑一旁紧跟着趁热打铁敲边鼓。她先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爹爹,做出一副娇态可掬状,接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你就先去见见人再说嘛我的好阿爹!
在女儿女婿的游说下,我爷爷终于期期艾艾地点了头,开始向他的新生活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没过多久,我的奶奶便被接了回来。
我的这位奶奶,确实如我姑夫所说,是人模样好,心地也好,就是命不好。她一九四九年到我家,一九六四年死于当时非常流行的浮肿病,前后只活了短短的五十来年。
她刚来的时候,我爷爷对她就像对一个使唤丫环,并且还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她对此深感不解和难过,她不明白我爷爷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把她娶回来。她觉得非常委屈,却又有苦无处诉,只能一个人独自暗暗垂泪,不知道未来的日子究竟该怎么面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