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为保住使馆与?(10 / 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申报未果的韩晟昊,气呼呼地回到办公室,一进门,只见刚请来十几天的打字小姐,满脸歉意地对他说:“对不起韩先生,我受人警告,不能再干下去了。他们说你这是中共的官报……”
  听到这话,一连奔波了数天的韩晟昊半天没言语,刊物名称被人抢去,打字小姐被警告辞职,杂志还没等出笼就遭到如此厄运……
  韩老头顿时明白了一切,他气坏了,大骂那帮搞名堂的人。
  “你们这帮王八蛋,不就是怕我韩晟昊张嘴说话吗?不就是怕我揭露你们的丑恶嘴脸吗?好,咱们走着瞧,我非把这份刊物办起来不可!别看我韩老头已经六十有七了,但老天有眼,却给了我一副钢筋铁骨,一时半时还死不了!等着瞧吧,我韩某人,再也不是二十年前被你们逼破产,就差没找根麻绳上吊的韩晟昊了!”
  秉春秋之笔,道人生辛酸
  韩晟昊这一生,最大的优点是争强好胜,不肯服输;最大的缺点也是争强好胜,不肯服输,直到七十高龄了仍然如此。
  有哲人说:个性决定命运。
  一点不错,恰恰是这种个性造就了韩晟昊波澜壮阔的悲剧命运,也恰恰是这种个性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可他毕竟是人,是一个屡经磨难而又一身正气的血肉之躯,因而常常在遭受磨难或被人无端地诋毁之后,虽然当时表现出一副不把对方“干倒”誓不罢休的架势,可回到家里,冷静地反思人生,常常也会泪洒长衫,满腹怅然,甚至会仰天长叹:
  “唉,谁能知我老夫之心?谁能理解我老夫之一肚子辛酸?谁又知道我老夫之满腹悲怆?天下之人,没人能理解,唯有老夫自己矣!”
  是的,只有他自己。
  一个早春的夜里,他在床上辗转反侧,长夜难眠,心中突然有一种不一吐为快,就要爆炸之感。于是,他爬起来,挥笔疾书,百年沧桑倾于笔端,满腹悲愤集于一纸,秉春秋之笔,道人生辛酸……
  一个二十年不曾讲话的“哑巴”,再也封不住自己的嘴巴了。而且一旦动笔,就如积二十年之洪水开闸放洪一般,顷刻间一泄千里,一发而不可收了!
  “听哑巴讲话,道人生辛酸”。(发表于《韩华》杂志一九九二年五月号。)
  编者在按语中这样写道:
  “二十年前,曾叱咤侨社的风云人物韩晟昊,何以忽然之间,销声匿迹,飘然引退,现在由他本人秉春秋之笔,大胆无私,毫无保留地披露了他的人生历程。写来有血有泪,恩怨分明,实为本刊创刊以来,令人激赏之鸿文……”
  在这篇文章中,韩老先生如实地写出了他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悲剧的坎坷生涯,道出他蒙受不白之冤的悲愤,倾诉出受国民党欺骗之愤慨,以及自己最后的人生醒悟与慨叹。此文太长,不能一一赘述,只能节选出部分章节。
  他这样写道:
  “反了二十几年的共,共产党是越反越强大,喊了二十几年的反攻大陆口号,声音是越喊越小。越积极工作,越受打击。越认真做事,越没饭吃。越主持正义,越受排挤。越讲是非,越树敌人。他们唱小生,我唱花脸,他们扮白脸,我扮黑头。发财升官没咱份,挨骂指责在一身。**救国是口号,保护政权是真心,……拚命**为谁劳?一梦醒来凉透心。
  万事就怕觉悟,人生就怕看穿,反省过去,设计未来。方知忠于一人**,不如忠于国家民族,孝于一家一族,不如孝于人类社会。”
  最后,老人以感伤之笔,向世人第一次道出自己悲惨的家世……
  “现在我要坦白地说说我自己的家悲、家忧、家丑、家破,以求侨胞们之谅解,方知我人生‘怀志不遇’之无可奈何,并求侨胞们大发慈悲,助我人生之解脱!
  三个老婆没有家,
  七个孩子各天涯,
  一团乱丝斩不断,
  逼得老头披袈裟!
  一女儿死亡,一儿子参加韩国示威伤脑有疾,我悲痛断肠。我已在盖庙,要出家赎罪了!
  青年期,积极**,拚命抗俄,有我的悲愤历史背景与正当理由。
  壮年期,退出政党,悬壶行医,有我的主体意识背景与生存理由。
  老年期,诚心修庙,佛医济世,有我的人生觉悟背景与赎罪理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