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古代,硝石释名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气味苦、寒、无毒。
  编写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自己的着作之中是这样描述的:石部·硝石,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在患处。巾冷再换。
  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方正,凌晨你带人去林宏哪里,让他拉回几袋硝石回来,我有用!”
  想到硝石制冰,朱雄英就觉得别人的小钱钱都飞入了自己的口袋,一双眼睛都快成了铜钱样。
  “……,是!殿下,现在冰块也搬来了,您看是不是再休息一会儿?眼看着这天也快亮了。”
  “好,你可记着啊,顺带着让他准备两口不一样大小的缸过来,明天本殿下给你们耍个把戏!”
  对于硝石制冰这件事,因为涉及到化学反应,朱雄英就算是给他们解释了什么叫做吸热降温这些古人也不明白,索性,朱雄英直接就用江湖上的把戏一词来形容了。
  不过明天他们一看,肯定也觉得那就是仙术。
  毕竟那也算是跟点石成金一样的点水成冰了。
  只要一想到明天这些人的惊讶,朱雄英就觉得科学的理论扩展在这个时代是如此的急不可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