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洛阳祭典(1 / 5)
  二年后。
大概是被师父说中了,刘秋的身子总是有点病恹恹的,只觉得浑身乏力,之前张天师给的药他虽吃了,但也只是让身体没有大碍而已,刘瑾和孙筠的医术虽然也不错,但看来看去也和当初张天师的判断没什么两样,是当年在海中被寒气深入骨髓,只是无论怎样用药都不得法,刘秋的病也就这样一直反反复复。孙筠为了照顾他,便将手里水路的事情开始交给孙川打理,虽然这侄儿年纪还小,但乌头和八哥有时也会因为生意从南面而来顺便带他出海,这孩子又肯吃苦,学起来飞快,颇有些当初孙筠在水上的样子,光是水性一项这刘夫人如今就远远不及侄儿。
池中的荷花开得正盛,如此溽热的天气让刘秋一直虚弱的身体舒服了些,便经常只穿了双平底木屐在池边水榭揽卷而卧。孙筠提了壶汤药进来,来到池边,将倒扣在壶上的药碗取下倒了盏汤药过去,见夫君无动于衷,就把书抢了过来,将药碗塞在他手里,再翻开书卷,原来是一本《周易》,随即撇了撇嘴,“你这都下山多久了,还看这种算命的书,不会又想你师父了吧。”
刘秋将手中的汤药饮尽,从妻子手中又取过书本,一本正经地对她说道:“《周易》原本确实是部占筮之书,可是有汉以来书中的许多哲理也被发掘出来,逐渐成为名士重臣们修身治世的典籍,故此儒家才它奉为经典,而里面一些看法甚至与我道家颇为相近,故而师父当年也曾劝我多读。”
孙筠又倒了碗递过去,“难怪当年干爹常逼着我多读,可是我看过些只觉得上面都是些算命的东西,再也看不下去,没想到看这个还能治国。”
刘秋把药碗搁在一边,“比如第二十四卦复卦,上卦坤地下卦震雷,是说好动的惊雷深潜在地中,以一阳深藏群阴之下,象征冬至这一节气天寒地冻、万物肃杀、阴重阳衰,所以经文才说这时‘商旅不行’,也就是说不要在这种时候违背天时外出旅行,讲的是人要顺应时势,不要逆天而动。可是另一方面复卦中众多阴爻下潜伏着一支阳爻,说明阳气已在极阴之时生发,有物极必反的意味,以此告诫世人不要被逆境吓倒,黑暗的尽头就是黎明的曙光。”
孙筠来到刘秋身旁,把药帮他喂下,“说了这么多,夫君是觉得我听懂了几分?”
这药灌得刘秋猝不及防,不由得咳了几声,嘴里的药汁也喷到书上,害的刘秋忙用衣服拭去上面的汁水。孙筠把他手里的碗取下,置于一旁,接着又想去帮他把手里的书擦干,可是扯了两下刘秋就是不放手,一双眼睛只是直勾勾的看着手上的书本。孙筠只好问道:“这是看到什么了,这么入神?”
刘秋把书递给她,上面是溅着药汁的那页,孙筠于是又说道:“不就是脏了一页书么?”
刘秋给她使了个眼色,孙筠只好又仔细看了那页,上面讲的是巽卦,看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就嗔道:“行了,你可别卖关子了,这巽卦又怎么了?”
刘秋便问道:“夫人可知这巽卦是《周易》的第几卦?”
孙筠白了他一眼,“你还真当我能记住这些卦象啊?”
刘秋无奈,只好说道:“夫人可还记得两年前师父让我带回来的那个纸条?”
孙筠满脸的不屑,“我记得是几个数字吧,陈留王也是,有什么事直接过来说就是了,你们想不出来也可以到他那去问是什么事啊,就一个谜语猜了几年,不怕耽误事啊。”
刘秋摇了摇头,“想来陈留王当年要我带给师父时,山高路遥并不知我何时送达,显然这是慢信。而这些年来王爷从未问过我书信之事,显然回与不回、如何回都是答案。他要的是师父的答案,我若直接去王府询问怕是要让王爷失兴致。”
孙筠好奇心起,又看了看书,“那这巽卦和字条上的数字有何关系?”
刘秋整了整衣衫,“我也是看到巽卦才想到答案,想来陈留王生母和师父是亲兄妹,王爷和师父论起来算是甥舅之亲,两人必然都对《周易》有较深的理解,以卦象传书当然是情理之中。”
孙筠黑下了脸,“你就不能直接点啊,非要绕来绕去。”
刘秋笑道:“夫人莫急,讲清了原委才能让你明白这解释的合理之处。那字条上的数字是‘五七三’,《周易》的第五十七卦正是巽卦,至于后面那个三,应该是巽卦的第三爻。”
孙筠看了看手中的卦书更加不解,“我看了,这第三爻是个凶爻,但只说‘志穷也’,并没有其他的啊,要么是曹奂说他家要生祸事,可是这么多年了就算是有祸事现在说也早晚了。”
刘秋听了继续说道:“这第三爻是巽卦的应爻,应爻表示对方也可理解为周遭的环境;同时它又是官爻,官爻表上级,对陈留王来说,他的上级只能是皇帝,这一爻又是辛未土爻,五行土居中央,也可理解成当今天子居所,简单说也就是陈留王很可能认为洛阳将有大祸,而且与皇帝有关。”
“他是怎么想到的?既然京城要有大祸,那这位王爷是想向何处躲避么?”
刘秋摸了摸药壶,里面还剩下些药汁,孙筠怕凉了,也摸了摸,觉得还算温热,便将剩余的汤药都倒了出来,刘秋一口气喝下才又说道:“巽卦代表的方位为东南,大晋的东南该是长江以南的江左,也就是夫人家从前的东吴故地,如果我猜的没错,那里便是陈留王想要躲避的去处。”
孙筠仿佛瞬间开了窍,“如夫君刚才所说,这曹奂是觉得洛阳将有祸事危及皇帝,他觉得这是避无可避天大的祸事,于是便想迁往江东避难,但他并不完全确定,所以才让你带信给张天师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下决心是否要南迁。我的天,就三个数字藏了这么多秘密。”
刘秋点点头,“想来王爷定是以为这只是远虑,并非近忧,所以才等得起。而且这种世间的大势想来也只能问我师父了。”
孙筠又看了看手里那本《周易》上的污渍,“幸好这口药是喷在这一页,也算是运气。”
刘秋又说道:“师父说要我和爹爹拿着字条相机办理,看来就是想让我们协助王爷南迁,等于也认可了陈留王的想法。”
两人正说话间,刘瑾却急匆匆进来,原来是赵王又派人来府上给刘秋下帖,刘瑾问清了事情原委便将那人打发了回去。孙筠把药壶、药碗收了,刘秋这边便问道:“父亲,之前不是已经回了赵王我在外云游不曾在家,这请帖怎么还是一个劲地送来?”
刘瑾将手中的拐杖拄在地上,“这次来的人是孙秀派来的亲信,我就多问了几句,原来是赵王不知因何在贾后面前推荐你到宫中举行点石成金的法事,贾后已然同意了赵王的建议,而且许诺将倚天剑赐给你作法。”
“什么!”刘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后竟然准备把圣上用来镇殿的宝剑拿来给我作法事!?” ↑返回顶部↑
			
			
			
			
			
		大概是被师父说中了,刘秋的身子总是有点病恹恹的,只觉得浑身乏力,之前张天师给的药他虽吃了,但也只是让身体没有大碍而已,刘瑾和孙筠的医术虽然也不错,但看来看去也和当初张天师的判断没什么两样,是当年在海中被寒气深入骨髓,只是无论怎样用药都不得法,刘秋的病也就这样一直反反复复。孙筠为了照顾他,便将手里水路的事情开始交给孙川打理,虽然这侄儿年纪还小,但乌头和八哥有时也会因为生意从南面而来顺便带他出海,这孩子又肯吃苦,学起来飞快,颇有些当初孙筠在水上的样子,光是水性一项这刘夫人如今就远远不及侄儿。
池中的荷花开得正盛,如此溽热的天气让刘秋一直虚弱的身体舒服了些,便经常只穿了双平底木屐在池边水榭揽卷而卧。孙筠提了壶汤药进来,来到池边,将倒扣在壶上的药碗取下倒了盏汤药过去,见夫君无动于衷,就把书抢了过来,将药碗塞在他手里,再翻开书卷,原来是一本《周易》,随即撇了撇嘴,“你这都下山多久了,还看这种算命的书,不会又想你师父了吧。”
刘秋将手中的汤药饮尽,从妻子手中又取过书本,一本正经地对她说道:“《周易》原本确实是部占筮之书,可是有汉以来书中的许多哲理也被发掘出来,逐渐成为名士重臣们修身治世的典籍,故此儒家才它奉为经典,而里面一些看法甚至与我道家颇为相近,故而师父当年也曾劝我多读。”
孙筠又倒了碗递过去,“难怪当年干爹常逼着我多读,可是我看过些只觉得上面都是些算命的东西,再也看不下去,没想到看这个还能治国。”
刘秋把药碗搁在一边,“比如第二十四卦复卦,上卦坤地下卦震雷,是说好动的惊雷深潜在地中,以一阳深藏群阴之下,象征冬至这一节气天寒地冻、万物肃杀、阴重阳衰,所以经文才说这时‘商旅不行’,也就是说不要在这种时候违背天时外出旅行,讲的是人要顺应时势,不要逆天而动。可是另一方面复卦中众多阴爻下潜伏着一支阳爻,说明阳气已在极阴之时生发,有物极必反的意味,以此告诫世人不要被逆境吓倒,黑暗的尽头就是黎明的曙光。”
孙筠来到刘秋身旁,把药帮他喂下,“说了这么多,夫君是觉得我听懂了几分?”
这药灌得刘秋猝不及防,不由得咳了几声,嘴里的药汁也喷到书上,害的刘秋忙用衣服拭去上面的汁水。孙筠把他手里的碗取下,置于一旁,接着又想去帮他把手里的书擦干,可是扯了两下刘秋就是不放手,一双眼睛只是直勾勾的看着手上的书本。孙筠只好问道:“这是看到什么了,这么入神?”
刘秋把书递给她,上面是溅着药汁的那页,孙筠于是又说道:“不就是脏了一页书么?”
刘秋给她使了个眼色,孙筠只好又仔细看了那页,上面讲的是巽卦,看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就嗔道:“行了,你可别卖关子了,这巽卦又怎么了?”
刘秋便问道:“夫人可知这巽卦是《周易》的第几卦?”
孙筠白了他一眼,“你还真当我能记住这些卦象啊?”
刘秋无奈,只好说道:“夫人可还记得两年前师父让我带回来的那个纸条?”
孙筠满脸的不屑,“我记得是几个数字吧,陈留王也是,有什么事直接过来说就是了,你们想不出来也可以到他那去问是什么事啊,就一个谜语猜了几年,不怕耽误事啊。”
刘秋摇了摇头,“想来陈留王当年要我带给师父时,山高路遥并不知我何时送达,显然这是慢信。而这些年来王爷从未问过我书信之事,显然回与不回、如何回都是答案。他要的是师父的答案,我若直接去王府询问怕是要让王爷失兴致。”
孙筠好奇心起,又看了看书,“那这巽卦和字条上的数字有何关系?”
刘秋整了整衣衫,“我也是看到巽卦才想到答案,想来陈留王生母和师父是亲兄妹,王爷和师父论起来算是甥舅之亲,两人必然都对《周易》有较深的理解,以卦象传书当然是情理之中。”
孙筠黑下了脸,“你就不能直接点啊,非要绕来绕去。”
刘秋笑道:“夫人莫急,讲清了原委才能让你明白这解释的合理之处。那字条上的数字是‘五七三’,《周易》的第五十七卦正是巽卦,至于后面那个三,应该是巽卦的第三爻。”
孙筠看了看手中的卦书更加不解,“我看了,这第三爻是个凶爻,但只说‘志穷也’,并没有其他的啊,要么是曹奂说他家要生祸事,可是这么多年了就算是有祸事现在说也早晚了。”
刘秋听了继续说道:“这第三爻是巽卦的应爻,应爻表示对方也可理解为周遭的环境;同时它又是官爻,官爻表上级,对陈留王来说,他的上级只能是皇帝,这一爻又是辛未土爻,五行土居中央,也可理解成当今天子居所,简单说也就是陈留王很可能认为洛阳将有大祸,而且与皇帝有关。”
“他是怎么想到的?既然京城要有大祸,那这位王爷是想向何处躲避么?”
刘秋摸了摸药壶,里面还剩下些药汁,孙筠怕凉了,也摸了摸,觉得还算温热,便将剩余的汤药都倒了出来,刘秋一口气喝下才又说道:“巽卦代表的方位为东南,大晋的东南该是长江以南的江左,也就是夫人家从前的东吴故地,如果我猜的没错,那里便是陈留王想要躲避的去处。”
孙筠仿佛瞬间开了窍,“如夫君刚才所说,这曹奂是觉得洛阳将有祸事危及皇帝,他觉得这是避无可避天大的祸事,于是便想迁往江东避难,但他并不完全确定,所以才让你带信给张天师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下决心是否要南迁。我的天,就三个数字藏了这么多秘密。”
刘秋点点头,“想来王爷定是以为这只是远虑,并非近忧,所以才等得起。而且这种世间的大势想来也只能问我师父了。”
孙筠又看了看手里那本《周易》上的污渍,“幸好这口药是喷在这一页,也算是运气。”
刘秋又说道:“师父说要我和爹爹拿着字条相机办理,看来就是想让我们协助王爷南迁,等于也认可了陈留王的想法。”
两人正说话间,刘瑾却急匆匆进来,原来是赵王又派人来府上给刘秋下帖,刘瑾问清了事情原委便将那人打发了回去。孙筠把药壶、药碗收了,刘秋这边便问道:“父亲,之前不是已经回了赵王我在外云游不曾在家,这请帖怎么还是一个劲地送来?”
刘瑾将手中的拐杖拄在地上,“这次来的人是孙秀派来的亲信,我就多问了几句,原来是赵王不知因何在贾后面前推荐你到宫中举行点石成金的法事,贾后已然同意了赵王的建议,而且许诺将倚天剑赐给你作法。”
“什么!”刘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后竟然准备把圣上用来镇殿的宝剑拿来给我作法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