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十一)(3 / 5)
“文字固然不能替代刀兵,却能动摇人心向背。萧砚此举,正是要让江南士民看到,北朝所求非止疆土,更有治国安邦之志。这一纸文章,于暗流涌动之际,其分量,恐怕不亚于万千兵马陈兵江岸。徐相若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恐非明智之举。”
徐温眼中寒光一闪,顺势接道:“好一个‘治国安邦之志’,张侍郎倒是很懂得体察北朝皇帝的用心呐。”
说罢,他目光锐利的看向假李,又缓缓移向张子凡,冷笑一声:“比起这虚文,老夫刚接到一个更紧要的消息……”
他刻意停顿了下,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后,方才冷冷道:“天师府,上下人等,包括祭酒真人许幻,已于一夜间人去楼空,不知所踪。只在香案上,留了八字,说什么‘道法自然,因果自偿’。敢问张侍郎,依你之见,这八字,又是何解?又是何人,在向谁,讨要何种因果啊?”
这消息比方才的文章更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激起千层浪。
假李瞬间抬起头:“什么?天师府…空了?”
他脸色一寒,下意识看向张子凡,又瞬间扫了眼一旁的石瑶等人。
石瑶的眉梢极其细微地动了一下,随即侧身向身旁的司马晦靠近半分,似在低语询问。镜心魔则适时的露出惊惶之色,慌忙垂下头,盯着自己的靴尖,仿佛被这消息骇住。
张子凡也是骤然一惊,但他迅速控制住情绪,只是眉头紧锁,道:“天师府乃方外之地,不愿卷入兵燹,举派迁徙,也是常情。难道徐相以为,天下道门,都该为我江南陪葬不成?”
“常情?”徐温冷笑一声,向前逼近两步,几乎与张子凡面对面。
“张侍郎,你父张玄陵,此前可是亲自出手,悍然闯入吴王府,劫走吴王,这天师府早非方外清净地!如今这天师府更是在我军严密监控之下,一夜之间蒸发得无影无踪,若说没有精通此道者里应外合,周密策划,谁能相信?恐怕此刻,他们早已投入北朝锦衣卫的庇护之下!”
他猛地转身,环视众人,厉声道:
“天师府在江南经营数百年,门生故旧遍布各州各县。如今他们投靠北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江南上下,已不知有多少双北朝的眼睛在暗中窥视!我们的兵力部署、粮草转运,甚至你我在此间的谈话,恐怕都已摆在萧砚的案头!张侍郎,令尊门下乃至于令堂做出此事,你身为人子,又身处我军中枢,难道不该给陛下,给老夫,给这倚仗长江天险苦苦支撑的江南上下一个明确的交代吗?”
压力瞬间如同实质般向张子凡倾轧过来。
面对假李那愈发凶狠的冷眼,石瑶和镜心魔都保持了沉默,此刻任何不必要的言辞,都可能引火烧身。
张子凡亦感到后背有冷汗渗出,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示弱或慌乱,遂只是面色不变,用折扇在掌心轻轻敲击了一下,反问道:“徐相此言,是认定我张子凡早已心向汴京,暗通北朝了?”
“老夫何尝有此意?”
徐温语带嘲讽,他此行的目标本就是这件事,所以话虽如此说,字里行间却尽是诱导与寒意:
“只是事实胜于雄辩。天师府叛投,江南必然已千疮百孔。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内部若有隐患,更是心腹大患。张侍郎此前一直主张隐忍,力劝陛下莫要轻易与北朝决战,如今又对清剿天师府余孽、肃清内奸之事不甚热衷,反倒屡屡将话题引向正面对决……老夫只是不解,张侍郎究竟是何用意?莫非真如外界所传,早已暗中投靠了萧砚?此刻身在江南,心在汴梁,实则欲行那扰乱视听、瓦解军心之举?”
这话已是图穷匕见了。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子凡身上,假李的眼神也随着这些话变得越来越阴冷,在张子凡与徐温之间来回巡弋,手已不自觉的按上了腰间剑柄。
张子凡沉默了片刻,却是忽然自嘲似的笑了一下:
“徐相真是抬举我了。我张子凡若真有那般通天手段,能在徐相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将天师府上下数百口人一夜之间送走,还能将江南军机要务源源不断送往北朝,那我张子凡何至于今日还被困于此地,连父母安危都无法保全?”
他走到厅中,目光扫过徐温,又扫过假李,复而提高声音道:
“天师府自当年梁贼朱温屠戮之后,早已不复当年盛况。天下惧梁之威,与之划清界限者不知凡几。如今府中弟子,良莠不齐,散落四方者众,所谓门生故旧早已不多。北朝锦衣卫经营江南非止一日,其耳目之广,徐相想必比张某人更清楚。天师府就算投靠汴京,于北朝当下而言,也不过是锦上添,绝非雪中送炭。徐相将江南情报泄露之责,尽数推于天师府,是否有些……避重就轻了?
陛下,当务之急,难道真是耗费本就捉襟见肘的人力物力,去追剿那些不知踪迹的天师府弟子吗?北朝水师已断鄂州,扼洞庭,其火炮之利,诸位有目共睹,那非是人力可挡!王彦章、余仲皆是百战宿将,如今舰队陈兵鄂州之外,下一步,必是顺江而下,直逼我武昌、蕲州!我们现在该想的,是如何应对那即将到来的水上决战,是如何在敌军炮火下,保住这长江防线,而不是在这里纠结于一个早已空了的道观,猜忌内部谁是奸细!”
然而,徐温却只是再次报以一声嗤笑:“张侍郎巧舌如簧,老夫佩服。不过,你口口声声说北军火炮无敌,水师难挡,言必称王彦章之悍勇,莫非是要我军上下未战先怯,望风而归降不成?”
他不再看张子凡,转而面向假李,语气沉笃,带着几分胸有成竹道:“陛下,利器虽凶,然天地万物,相生相克,必有制衡之法。老夫已令人详加探查,此物说穿了,不过是威力巨大的烟而已,借助火药之力。既是火器,岂有不惧火攻之理?”
他微微挺直腰板,继续道:
“陛下,老臣早已命人筹备火船、油柴、硫磺硝石。北军战舰虽巨,终究是木制。待其来攻,或可借风势水流,以火船冲阵,乱其阵型,近身接舷!届时,任他火炮再利,在混乱之中也难以施展。此乃古已有之的战法,未必不能克制新锐之火器!” ↑返回顶部↑
徐温眼中寒光一闪,顺势接道:“好一个‘治国安邦之志’,张侍郎倒是很懂得体察北朝皇帝的用心呐。”
说罢,他目光锐利的看向假李,又缓缓移向张子凡,冷笑一声:“比起这虚文,老夫刚接到一个更紧要的消息……”
他刻意停顿了下,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后,方才冷冷道:“天师府,上下人等,包括祭酒真人许幻,已于一夜间人去楼空,不知所踪。只在香案上,留了八字,说什么‘道法自然,因果自偿’。敢问张侍郎,依你之见,这八字,又是何解?又是何人,在向谁,讨要何种因果啊?”
这消息比方才的文章更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激起千层浪。
假李瞬间抬起头:“什么?天师府…空了?”
他脸色一寒,下意识看向张子凡,又瞬间扫了眼一旁的石瑶等人。
石瑶的眉梢极其细微地动了一下,随即侧身向身旁的司马晦靠近半分,似在低语询问。镜心魔则适时的露出惊惶之色,慌忙垂下头,盯着自己的靴尖,仿佛被这消息骇住。
张子凡也是骤然一惊,但他迅速控制住情绪,只是眉头紧锁,道:“天师府乃方外之地,不愿卷入兵燹,举派迁徙,也是常情。难道徐相以为,天下道门,都该为我江南陪葬不成?”
“常情?”徐温冷笑一声,向前逼近两步,几乎与张子凡面对面。
“张侍郎,你父张玄陵,此前可是亲自出手,悍然闯入吴王府,劫走吴王,这天师府早非方外清净地!如今这天师府更是在我军严密监控之下,一夜之间蒸发得无影无踪,若说没有精通此道者里应外合,周密策划,谁能相信?恐怕此刻,他们早已投入北朝锦衣卫的庇护之下!”
他猛地转身,环视众人,厉声道:
“天师府在江南经营数百年,门生故旧遍布各州各县。如今他们投靠北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江南上下,已不知有多少双北朝的眼睛在暗中窥视!我们的兵力部署、粮草转运,甚至你我在此间的谈话,恐怕都已摆在萧砚的案头!张侍郎,令尊门下乃至于令堂做出此事,你身为人子,又身处我军中枢,难道不该给陛下,给老夫,给这倚仗长江天险苦苦支撑的江南上下一个明确的交代吗?”
压力瞬间如同实质般向张子凡倾轧过来。
面对假李那愈发凶狠的冷眼,石瑶和镜心魔都保持了沉默,此刻任何不必要的言辞,都可能引火烧身。
张子凡亦感到后背有冷汗渗出,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示弱或慌乱,遂只是面色不变,用折扇在掌心轻轻敲击了一下,反问道:“徐相此言,是认定我张子凡早已心向汴京,暗通北朝了?”
“老夫何尝有此意?”
徐温语带嘲讽,他此行的目标本就是这件事,所以话虽如此说,字里行间却尽是诱导与寒意:
“只是事实胜于雄辩。天师府叛投,江南必然已千疮百孔。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内部若有隐患,更是心腹大患。张侍郎此前一直主张隐忍,力劝陛下莫要轻易与北朝决战,如今又对清剿天师府余孽、肃清内奸之事不甚热衷,反倒屡屡将话题引向正面对决……老夫只是不解,张侍郎究竟是何用意?莫非真如外界所传,早已暗中投靠了萧砚?此刻身在江南,心在汴梁,实则欲行那扰乱视听、瓦解军心之举?”
这话已是图穷匕见了。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子凡身上,假李的眼神也随着这些话变得越来越阴冷,在张子凡与徐温之间来回巡弋,手已不自觉的按上了腰间剑柄。
张子凡沉默了片刻,却是忽然自嘲似的笑了一下:
“徐相真是抬举我了。我张子凡若真有那般通天手段,能在徐相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将天师府上下数百口人一夜之间送走,还能将江南军机要务源源不断送往北朝,那我张子凡何至于今日还被困于此地,连父母安危都无法保全?”
他走到厅中,目光扫过徐温,又扫过假李,复而提高声音道:
“天师府自当年梁贼朱温屠戮之后,早已不复当年盛况。天下惧梁之威,与之划清界限者不知凡几。如今府中弟子,良莠不齐,散落四方者众,所谓门生故旧早已不多。北朝锦衣卫经营江南非止一日,其耳目之广,徐相想必比张某人更清楚。天师府就算投靠汴京,于北朝当下而言,也不过是锦上添,绝非雪中送炭。徐相将江南情报泄露之责,尽数推于天师府,是否有些……避重就轻了?
陛下,当务之急,难道真是耗费本就捉襟见肘的人力物力,去追剿那些不知踪迹的天师府弟子吗?北朝水师已断鄂州,扼洞庭,其火炮之利,诸位有目共睹,那非是人力可挡!王彦章、余仲皆是百战宿将,如今舰队陈兵鄂州之外,下一步,必是顺江而下,直逼我武昌、蕲州!我们现在该想的,是如何应对那即将到来的水上决战,是如何在敌军炮火下,保住这长江防线,而不是在这里纠结于一个早已空了的道观,猜忌内部谁是奸细!”
然而,徐温却只是再次报以一声嗤笑:“张侍郎巧舌如簧,老夫佩服。不过,你口口声声说北军火炮无敌,水师难挡,言必称王彦章之悍勇,莫非是要我军上下未战先怯,望风而归降不成?”
他不再看张子凡,转而面向假李,语气沉笃,带着几分胸有成竹道:“陛下,利器虽凶,然天地万物,相生相克,必有制衡之法。老夫已令人详加探查,此物说穿了,不过是威力巨大的烟而已,借助火药之力。既是火器,岂有不惧火攻之理?”
他微微挺直腰板,继续道:
“陛下,老臣早已命人筹备火船、油柴、硫磺硝石。北军战舰虽巨,终究是木制。待其来攻,或可借风势水流,以火船冲阵,乱其阵型,近身接舷!届时,任他火炮再利,在混乱之中也难以施展。此乃古已有之的战法,未必不能克制新锐之火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