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礼法大于教法(5 / 6)
想着大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汤若望无奈道:
“现在该怎么办?”
“难道我们要接受册封,按大明天子的旨意,修订典籍戒律?”
最好的选择确实是这个,很多中国信徒,都是赞成这一点。
但是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大多是信仰坚定的,他们或许会为了传教变通,但是在天主被天子册封这件事上,他们却极为反对。
更别说还要按天子的要求修订典籍、更改戒律,这在他们看来是违背信仰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同意。
两拨人激烈争论,一部分信徒察觉到可能的危险,选择退出景教。
尤其是那些被西学吸引而来的,转而投靠张溥,选择学习科学。
官吏尤其如此,他们可不想因为信仰外神,遭到区别对待。
景教迎来了一次大规模退教浪潮,信徒从接近一万,减少到不足三千。
很多人登报声明,以后脱离景教会。
这让一些传教士对前景赶到悲观,选择离开大明。
眼看这样下去景教就要散,一些想留在大明的传教士,开始转变观念。
他们开始认为大明皇帝的要求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们景教可以进一步独立成新教派。
不过这其中的争论很激烈,一时拿不出方案。
——
钱谦益指挥着佛教,在报纸上大肆进攻。
他们以佛门对僧尼和居士的戒律,建议景教同样区分。
尤其是他提出“礼法大于教法,教法不能与国法违背”,认为景教以戒律约束信徒的婚姻选择,违背了公民的选择权,是在推行极端教义。
这让张溥看到后哭笑不得,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钱谦益竟然用自己写出的《选择论》,攻击景教教义。
他明白钱谦益攻击景教的目的,是反击自己发行的《科学》。
如今闹到这个地步,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相比这些士林泰斗,还有很大差距。
陈子龙询问他道:
“徐先生因为景教的事情受非议,难道咱们不声援?”
“他可是咱们的老师,科学也需要撷取西学。”
张溥在这点上询问过皇帝,胸有成竹地道:
“西学是西学,景教是景教。”
“虽然大明的西学大多来源于传教士,却不代表那就是景教的学问。”
“按照陛下的说法,如今泰西那边,教廷和学术界的争斗很激烈,甚至有很多学者受到迫害。”
“朝廷派去出使泰西的使团,一个目的就是邀请受迫害的人过来。” ↑返回顶部↑
“现在该怎么办?”
“难道我们要接受册封,按大明天子的旨意,修订典籍戒律?”
最好的选择确实是这个,很多中国信徒,都是赞成这一点。
但是来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大多是信仰坚定的,他们或许会为了传教变通,但是在天主被天子册封这件事上,他们却极为反对。
更别说还要按天子的要求修订典籍、更改戒律,这在他们看来是违背信仰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同意。
两拨人激烈争论,一部分信徒察觉到可能的危险,选择退出景教。
尤其是那些被西学吸引而来的,转而投靠张溥,选择学习科学。
官吏尤其如此,他们可不想因为信仰外神,遭到区别对待。
景教迎来了一次大规模退教浪潮,信徒从接近一万,减少到不足三千。
很多人登报声明,以后脱离景教会。
这让一些传教士对前景赶到悲观,选择离开大明。
眼看这样下去景教就要散,一些想留在大明的传教士,开始转变观念。
他们开始认为大明皇帝的要求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们景教可以进一步独立成新教派。
不过这其中的争论很激烈,一时拿不出方案。
——
钱谦益指挥着佛教,在报纸上大肆进攻。
他们以佛门对僧尼和居士的戒律,建议景教同样区分。
尤其是他提出“礼法大于教法,教法不能与国法违背”,认为景教以戒律约束信徒的婚姻选择,违背了公民的选择权,是在推行极端教义。
这让张溥看到后哭笑不得,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钱谦益竟然用自己写出的《选择论》,攻击景教教义。
他明白钱谦益攻击景教的目的,是反击自己发行的《科学》。
如今闹到这个地步,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相比这些士林泰斗,还有很大差距。
陈子龙询问他道:
“徐先生因为景教的事情受非议,难道咱们不声援?”
“他可是咱们的老师,科学也需要撷取西学。”
张溥在这点上询问过皇帝,胸有成竹地道:
“西学是西学,景教是景教。”
“虽然大明的西学大多来源于传教士,却不代表那就是景教的学问。”
“按照陛下的说法,如今泰西那边,教廷和学术界的争斗很激烈,甚至有很多学者受到迫害。”
“朝廷派去出使泰西的使团,一个目的就是邀请受迫害的人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