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最有战斗力的是佛教(1 / 5)
景教说到底只是个小教会,在皇帝做出决定后,没有多少人过多关心。
而且朱由检为了防止群臣对景教过度关注、强烈要求禁教,主动转移话题道:
“反复犯罪,说明屡教不改、内心堕落,这是主观堕落行为。”
“多次犯罪应列入堕落罪行,施加附加惩罚,掣签流放出去。”
这是他一贯的态度,把主动堕落的人员,全部迁往海外。
以此减轻人口负担,降低统治压力。
群臣的态度对此就不一了,因为有些人是背着罪行的,而且不止一次。
如果因为多次犯罪被流放,他们觉得实在太吃亏。
刑部尚书王永光道:
“多次犯罪确实称得上主动堕落,但是也要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尤其是被栽赃陷害、却又没能平反的,不能把他们流放出去。”
杨景辰、郭允厚等阉党残余纷纷附和,因为他们被列入逆案,身上已经背着案底。
东林党人同样如此,因为天启年间的时候,他们有很多人入狱。
大部份人是平反了,但是有些人却平反得不彻底。尤其是贪赃罪行,大明的官员只要想查,几乎都能查出来问题。
再加上之前朝廷缺钱,根本不想把追赃的款项还回去。所以这些人的贪赃罪名只要被查实,那就留有案底。
在这些人的一致反对下,朱由检只能放宽限制,向群臣道:
“俗话说,事不过三。”
“就从三次开始,将多次犯罪的人员,纳入堕落罪行附加惩罚范围。”
“随着犯罪次数的增加,掣签流放的概率要提高。”
“如果超过九次,那就不必掣签,直接流放出去。”
“海外卫所需要军户,最艰苦的地方,都可以流放罪犯过去。”
这是他效仿西方的殖民策略,流放罪犯开拓土地。
在一块不熟悉的地方,最初会因为水土不服、毒虫瘴疠等因素,存在很高的死亡率。
全部用良家子朱由检自然是不肯的,不如把罪犯流放过去。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很多人不想当军户,只能把罪犯流放过去充军。
在朱由检的引导下,群臣很快转向商讨多次犯罪问题。对多次犯罪加重惩罚,获得了许多臣子的同意。
负责制定礼法的刘宗周,更是提出对连续犯罪数罪并罚,专门制定相应的条文。
卫尉寺卿刘侨,则认为对惯犯应严格打击。对犯下堕落罪行的人员,抓捕时可以无论生死,以便让警员减少顾忌。
朱由检对此是比较慎重的,他不敢放开合法杀人权,以免执法机构执法时越来越暴力。
不过因为他对持械权放得比较开,如果重刑犯、堕落罪犯持械反抗,卫尉寺的警员在执法时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 ↑返回顶部↑
而且朱由检为了防止群臣对景教过度关注、强烈要求禁教,主动转移话题道:
“反复犯罪,说明屡教不改、内心堕落,这是主观堕落行为。”
“多次犯罪应列入堕落罪行,施加附加惩罚,掣签流放出去。”
这是他一贯的态度,把主动堕落的人员,全部迁往海外。
以此减轻人口负担,降低统治压力。
群臣的态度对此就不一了,因为有些人是背着罪行的,而且不止一次。
如果因为多次犯罪被流放,他们觉得实在太吃亏。
刑部尚书王永光道:
“多次犯罪确实称得上主动堕落,但是也要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尤其是被栽赃陷害、却又没能平反的,不能把他们流放出去。”
杨景辰、郭允厚等阉党残余纷纷附和,因为他们被列入逆案,身上已经背着案底。
东林党人同样如此,因为天启年间的时候,他们有很多人入狱。
大部份人是平反了,但是有些人却平反得不彻底。尤其是贪赃罪行,大明的官员只要想查,几乎都能查出来问题。
再加上之前朝廷缺钱,根本不想把追赃的款项还回去。所以这些人的贪赃罪名只要被查实,那就留有案底。
在这些人的一致反对下,朱由检只能放宽限制,向群臣道:
“俗话说,事不过三。”
“就从三次开始,将多次犯罪的人员,纳入堕落罪行附加惩罚范围。”
“随着犯罪次数的增加,掣签流放的概率要提高。”
“如果超过九次,那就不必掣签,直接流放出去。”
“海外卫所需要军户,最艰苦的地方,都可以流放罪犯过去。”
这是他效仿西方的殖民策略,流放罪犯开拓土地。
在一块不熟悉的地方,最初会因为水土不服、毒虫瘴疠等因素,存在很高的死亡率。
全部用良家子朱由检自然是不肯的,不如把罪犯流放过去。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很多人不想当军户,只能把罪犯流放过去充军。
在朱由检的引导下,群臣很快转向商讨多次犯罪问题。对多次犯罪加重惩罚,获得了许多臣子的同意。
负责制定礼法的刘宗周,更是提出对连续犯罪数罪并罚,专门制定相应的条文。
卫尉寺卿刘侨,则认为对惯犯应严格打击。对犯下堕落罪行的人员,抓捕时可以无论生死,以便让警员减少顾忌。
朱由检对此是比较慎重的,他不敢放开合法杀人权,以免执法机构执法时越来越暴力。
不过因为他对持械权放得比较开,如果重刑犯、堕落罪犯持械反抗,卫尉寺的警员在执法时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