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唐十一年(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光荏苒,进入新的一年。
  自发动北伐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年。
  除去留守塞北、河西的都护驻军外,唐军诸部已经撤回了塞内,将士们各自领赏归家,战争的影响开始消退,大唐再度进入一段平静的发展期。
  皇帝在这一年里着力于推广学室。
  消息传到各地郡县,由吏员在邑中宣传后,天下人大多为之欢呼。
  家境殷实的平民都在打听着送孩子进入学室的条件。
  不过贫穷的人家大多不感兴趣。
  想入学室不仅要缴纳不菲的学费,在求学期间还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家中的劳动力。而且不是说进了学室后就一定能出来做吏。如果成绩不行,无法通过考核,那就白白花了资财,很多家庭是不愿意的。
  也有极少数人看得清楚,知道这是他们实现阶层跃升的一条道路。
  “就算无法通过课业出来为吏,但只要能在小学里面认识文字、数法,出来给人写信做帐,也可得到一糊口的生计,更别说还有那么一丝成为官府吏员的可能。当今天子能给吾等贫苦之人进入学室的名额,还可借贷入学,真是圣德啊。”
  除了平民外,学室开放后最为兴奋的还是诸子门徒。
  “秦之学室,乃官吏荫子之用,且其只学法令,名为授学,实为法吏所享之私利。而当今皇帝允许平民入学,并使吾等诸子之学得传,此不仅是为万民开路,更有播学天下之功。这样的功绩,足以为万世文圣!”
  入选了专业的诸子门徒皆笑开了花,对当今皇帝推行的学室那是赞不绝口。
  秦朝虽然设了诸子博士于咸阳,但其作用只是供秦皇问对咨询的工具人。
  秦在文化上是独尊法家。
  学室只是法家吏员的培养基地,其余诸子百家不仅没有在其中授课的资格,在外还不断的遭受打压。
  特别是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奏请皇帝下焚书令。
  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法令一下,各郡县秦吏挨家挨户找上诸子门徒之家,搜罗其传承的典籍尽数焚烧。
  就连孔鲋这个孔家传人,都只敢把儒家典籍藏在家宅墙壁里,这才勉强逃过被焚烧的命运。
  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齐鸣的局面消失了,文化思想上万马齐喑。
  秦始皇统治的最后几年,除法家外的诸子门徒都过得很惨。
  现在风水轮流转,唯我独尊的法家被拉下了神坛,成为与诸子同桌吃饭的平等学说。
  儒家、墨家(工),甚至以往份量很小的农家、医家都走到了台面上来,成为大唐朝廷支持的重要学说,真是让他们扬眉吐气。
  问他们支不支持皇帝,那肯定是发自内心的支持。
  至于一些没有被选中的诸子门徒,心里就有些郁闷了。
  唐宫殿外。
  陈平与蒯彻刚从皇帝宫中出来,路上便说起了话。
  “蒯君乃当今天下第一纵横士,助我大唐并一宇内,屡立功勋。今天子播学海内,其中却无纵横之学。蒯君刚才怎得不向天子进言,将纵横也列入其中,如此也可为你纵横门徒开一门路啊。”
  “蒯君若编写纵横之书,天下纵横之士都将学蒯君之术,日后说不定还会将蒯君奉为祖师,名声远超苏秦张仪之辈,岂不美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