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围攻光明顶(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31章 围攻光明顶
  亭舍后院乃是亭长所居,且有逆旅功能,时长会有一些过往的士子甚至是官吏居住,因此比前院要大不少。
  后院中央种了一棵梧桐树,树的左侧,也就是后院南边,建了七八间厢房和耳房,都是单间。
  北边的建筑是套房结构,共有两套房,分别由一间堂屋和两间卧房组成,显然是供身份较高的人居住。
  或许是建造时间比较久的缘故,房舍的墙壁和木门都有些陈旧,屋檐下铺设的方砖也坑坑洼洼,砖缝里还有杂草冒出。
  一个高约八尺的人影站在一间面积最大的厢房前,双手捧着一个铜烛台,腰背挺直,纹丝不动。
  快到檐口下时,许昭脚步加快,抢前两步,目光投向前方的人影,笑着低声介绍:“此乃盛公弟子,高岱高孔文。其父高彪,乃吴郡大儒,试经第一,所著赋、颂、文章受到先帝称赞。出为外黄令,先帝曾下诏画高彪像于东观以劝学者。”
  许昭少读书,因此对有学问的人很是敬重,提到高彪时,语气中满是赞叹。
  严毅却对高岱更感兴趣。
  高岱早年被盛宪举为孝廉,怀恩在心。盛宪遭到许贡迫害后,正是高岱一路护送盛宪至余杭避难,又为宪求救于徐州牧陶谦。
  陶谦起初没有答应,高岱‘悴泣血,水浆不入口’。陶谦被高岱的忠义壮烈所感动,将高岱视为春秋时的申包胥,给许贡去信施压,最终迫使许贡解除了缉捕盛宪的缴令。
  事后许贡记恨高岱,遂将高母囚禁,高岱心急如焚,想尽各种办法搭救,始终未获许贡松口,至今已有数月。
  如此忠肝义胆之人,又是饱学之士,简直就是严毅心目中最理想的下属模版。
  他靠近火光,仔细打量高岱,见其身躯健硕,相貌堂堂,心中愈发喜爱,揖礼道:“毅拜见师兄,久闻兄之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快慰平生。”
  高岱郑重回礼,却不敢以弟呼之,轻声道:“老师有早睡的习惯,往日未到亥时就已睡下。天色已晚,请君先与我拜见老师。”
  严毅跟在他身后往房内走去。许昭寻了个借口,自去他处。
  房内的陈设很简陋,仅有一张床榻、两张高矮案几,几个榻席和两口木箱。
  青铜灯架立在案几后方,架上的九盏油灯仅点亮了三盏,摇曳的烛光在素墙上投下颤动的光晕。
  东边临窗的席上跪坐着一个高冠博带的中年人,面容清癯,须发微霜,正就着烛火观看手中的简牍,听到房门响动,轻轻将简牍放下,抬起了头。
  严毅快走两步,拜倒在地:“弟子严毅,拜见老师。”
  “快请起来。”盛宪伸手虚扶,上下打量眼前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弟子。
  起初得知严毅欲拜师时,他的心中颇为犹豫,因为内心清楚严毅拜师目的不纯,是欲借他之名拉拢士子之心。在许昭的劝说之下,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如今看来,这个弟子各方面皆为上乘,实为不可多得的良才美玉。只是听闻严毅在经书造诣上略有欠缺,不免令人稍感遗憾。
  盛宪急于考较严毅学问,待他坐下后,便轻捻胡须问道:“平日所习,以何经为要?”
  严毅心中涌起前世面试的感觉,对他来说,这场考较无关紧要,以他如今的地位,想拜任何人为师,都不是一件难事。不过为了在盛宪心中留下一个知礼勤学的印象,仍是耐心答道:“略读过春秋、左传,粗知大义。”
  他读得最多的其实是史记和汉书,不过这两本书都不是儒家经典,此时提起未免不合时宜。
  儒家经典中,春秋强调尊王攘夷和大一统观念,颇合他的心意,因此略有涉猎,正好用来应付盛宪考问。
  除了倡导大一统的理念外,春秋还蕴含对忠诚和义气的推崇。熟读左氏春秋的关羽,之所以一生忠于刘备,不是没有原因的。
  盛宪心中涌起一股失望,春秋只是儒家五经之一,左传也只是对春秋的解释与补充。看来传言不假,严毅在经书学问上确实无甚造诣。
  不过想到严毅的出身,他很快释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