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一坑未填,再挖一坑(3 / 3)
只不过,地球上的采埃孚真正大放异彩,要到1930年代了,他们在诞生之初,因为德玛尼亚国内还没有三相电弧炉钢这种优质材料,战争结束后又被《凡尔赛条约》制裁,没钱升级冶金业,所以一直蹉跎了多年。等到29到33年的大萧条都结束后,德玛尼亚的冶金工业和加工工艺重回巅峰,采埃孚才大放异彩。
不过现在有了鲁路修的影响,加上他的眼界和资源整合能力。让克虏伯1915年就炼出了优质的三相电弧炉钢,有了好材料的加持,再让克虏伯给采埃孚开点小灶、愿意为这个小客户的小订单做“私人订制”优化,想必至少能让采埃孚少走十年弯路。
相信一年之内,德玛尼亚在齿轮传动和变速箱领域的技术水平、就超越地球位面1924年金马克崩盘复苏后的水平,都是做得到的。
两年之内,到本场战争结束时,达到地球位面1933年大萧条结束时的水平,都有可能。
当然,就算是达到了地球位面1933年的变速箱科技水平,想造出“沙恩霍斯特”甚至“俾斯麦”的动力系统也是不可能的。沙恩用的是1936年的变速箱科技,地球位面33到36年那几年,可是德玛尼亚人疯狂高速补技术短板的几年,一点都含糊不了的。
所以,鲁路修估计,从今天开始全面攒局变速箱科技,到1918年时,弄出类似于地球位面法兰克人1931年的“敦刻尔克级”的变速传动技术,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到1921~1922年,争取实现地球上“沙恩霍斯特级”的变速传动。然后如果能保持住这个技术秘密,就可以确保帝国为将来战争造的战舰,在动力系统上领先敌国至少一个技术代差。
说通俗点,这个差距基本上就相当于“同样的舰艇总吨位和动力系统占用吨位,德系能比布系丑系快3节”。
(注:带初代减速变速箱的蒸汽轮机战列舰,一般比同动力吨位的无变速箱战列舰快2~3节,大致“敦刻尔克级”就算那一代变速箱。有二代减速变速箱的蒸汽轮机战列舰,还能同等条件再快2节,大致就是“提尔皮茨”那个水平)
古斯塔夫.克虏伯原本听都没听说过采埃孚这种去年刚成立的小公司,如今德玛尼亚国内也确实有几家初创公司,在嗅到新式电炉钢后,开始想搞大功率齿轮变速箱,克虏伯这样的巨头也不知道它们谁才能赛马跑出来,自然不会去提前接触、配合。
但现在鲁路修将军给他们点拨牵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克虏伯当然不能落后,必须当个事儿办。
而采埃孚听说后,将来肯定会对鲁路修感恩戴德,连带还卖了巴登大公一个人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不过现在有了鲁路修的影响,加上他的眼界和资源整合能力。让克虏伯1915年就炼出了优质的三相电弧炉钢,有了好材料的加持,再让克虏伯给采埃孚开点小灶、愿意为这个小客户的小订单做“私人订制”优化,想必至少能让采埃孚少走十年弯路。
相信一年之内,德玛尼亚在齿轮传动和变速箱领域的技术水平、就超越地球位面1924年金马克崩盘复苏后的水平,都是做得到的。
两年之内,到本场战争结束时,达到地球位面1933年大萧条结束时的水平,都有可能。
当然,就算是达到了地球位面1933年的变速箱科技水平,想造出“沙恩霍斯特”甚至“俾斯麦”的动力系统也是不可能的。沙恩用的是1936年的变速箱科技,地球位面33到36年那几年,可是德玛尼亚人疯狂高速补技术短板的几年,一点都含糊不了的。
所以,鲁路修估计,从今天开始全面攒局变速箱科技,到1918年时,弄出类似于地球位面法兰克人1931年的“敦刻尔克级”的变速传动技术,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到1921~1922年,争取实现地球上“沙恩霍斯特级”的变速传动。然后如果能保持住这个技术秘密,就可以确保帝国为将来战争造的战舰,在动力系统上领先敌国至少一个技术代差。
说通俗点,这个差距基本上就相当于“同样的舰艇总吨位和动力系统占用吨位,德系能比布系丑系快3节”。
(注:带初代减速变速箱的蒸汽轮机战列舰,一般比同动力吨位的无变速箱战列舰快2~3节,大致“敦刻尔克级”就算那一代变速箱。有二代减速变速箱的蒸汽轮机战列舰,还能同等条件再快2节,大致就是“提尔皮茨”那个水平)
古斯塔夫.克虏伯原本听都没听说过采埃孚这种去年刚成立的小公司,如今德玛尼亚国内也确实有几家初创公司,在嗅到新式电炉钢后,开始想搞大功率齿轮变速箱,克虏伯这样的巨头也不知道它们谁才能赛马跑出来,自然不会去提前接触、配合。
但现在鲁路修将军给他们点拨牵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克虏伯当然不能落后,必须当个事儿办。
而采埃孚听说后,将来肯定会对鲁路修感恩戴德,连带还卖了巴登大公一个人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