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对士绅百分之五的清洗线(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13章 ,对士绅百分之五的清洗线
  大同十二年(1636年)十月二十日,金陵城,文华殿。
  金陵城内秋意渐浓。徐晨风尘仆仆地从江西赶回,马蹄在刚铺就的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沿途可见拆除城墙的工程仍在继续,工人们喊着号子,将一块块明代的城砖运往各处工地。
  元首府设在原南京文华殿当中,徐晨刚下马,便见一众大同社官员早已等候多时。
  “元首一路辛苦。”总理大臣刘永率先迎上,身后跟着督察御史李文兵、副总参谋长王二等人。
  徐晨摆手示意免礼,径直走向议事厅:“路上已经看到简报,四川拿下了?”
  大同社进攻江南,势如破竹,进攻湖广更是毫不费力,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的阻。
  但只有四川行省是真的难打,哪怕徐晨去南昌也没有接到田建秀他们胜利的消息。
  王二立即上前,展开军用地图:“昨日捷报,第七师与独立师已攻克成都。田建秀部从汉中南下,侯良柱率两万明军凭借剑门天险抵抗两月之久。幸而湖广方向的独立师与南阳水师配合,逆长江而上,连破夔州、重庆等重镇。”
  徐晨凝视地图,手指划过险峻的蜀道:“田建秀果然没让我失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们这是硬生生啃下来了。”
  “战况惨烈,”王二沉声道,“第七师伤亡三千余人,独立师也损失近千。但俘虏了侯良柱、蜀王朱至澍、四川巡抚王维章等一干要员。”
  李文兵插话道:“元首,秦良玉虽是女流,但在石柱一带威望甚高。其麾下白杆兵骁勇善战,侯良柱在四川颇有声望,若能为我所用,能快速安定四川。”
  徐晨沉吟片刻:“传令:设立西南都护府,任命田建秀为首任总督。独立师整编为第三十四师,归西南都护府节制。对侯良柱、秦良玉等将领,若无不法之事,可赦免录用为参军。”
  秦良玉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不但是明末的名将,更是少有的女将,对大明王朝也是忠心耿耿。侯良柱在后事虽然不出名,但放在大名也是一员名将,著名的安奢之乱就是在他手中评定,他在四川威望极高,所以才能成为四川总兵。
  当然徐晨赦免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人的品德极高,甚至比大明将门还要高,将门都要杀良冒功,这两人却很少有这样的传闻。
  说个讽刺的事,在明朝,军纪更好更忠心大明的,反而是像满桂,秦良玉这样的少数民族将领
  徐晨继续道,“告诉田建秀,西南总督的首要任务就是平定土司,改土归流,让西南再无世袭的土皇帝!”
  王二郑重记录指令,继续汇报:“西域都护王耀文上报,准格尔部近年来迅速壮大。巴图尔珲台吉对叶尔羌汗国和哈萨克汗国虎视眈眈,屡屡进攻两汗国,叶尔羌汗国,哈萨克汗国抵挡不住准格尔。”
  徐晨眉头紧锁:“准格尔没想到还是就成气候了。”
  另一个时空里,准格尔汗国与清朝长达百年年的战争,徐晨自然不会让准格尔成气候。
  这些这些年他嘱咐王耀文支援火枪,火炮给两大汗国,希望提升这两国的武备,想让他们杀的更惨烈一些,方便大同社统一西域。
  但只能说烂泥终究是扶不上墙,即便是有大同社支持,两个汗国还是打不过处于上升期的准格尔,反而成了运输大队长,大同社的武器装备让准格尔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了。
  徐晨想了想道“准王耀文主动出击,遏制准格尔扩张。同时派遣使者,劝说叶尔羌和哈萨克归顺。西域自古就是天朝领土,不容分裂。”徐晨语气坚定道:“告诉王耀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武力,把两大汗国高层迁移到燕京。”
  连做牵制力量都做不到,那你们俩就上餐桌吧。
  “遵命!”
  王二继续汇报其他战线:第八师与第五师在福建会师,正准备海陆并进攻打广东;第三师在长沙集结,剑指广西.
  “保障后勤最重要。”徐晨强调,“新式的火枪火炮要调拨到,粮草要及时充沛。新占之地要迅速恢复生产,不能让大军饿肚子。但同意告诉各部队,严格遵守军纪。”
  “遵命!”王二道。
  军事汇报完毕,刘永展开财政报表:“虽然战事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秋收,但今年粮食总产反而有所增加。这得益于水利建设和抗旱会的有效组织。”
  徐晨看着文件上的内容面露欣慰,今年虽然因为战事打乱了秋收的步骤,但因为水利修缮完善,加上今年旱灾并不严肃,抗旱会也把农户组织起来,最大程度减少均是对秋收的影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